在西游記里,明確提出來能夠熟練施展“七十二變”神通的,有四個神魔,分別是孫悟空、二郎神、牛魔王和六耳獼猴。因為六耳獼猴被設置成了孫悟空的“二心”所化,所以,他不能算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故而真正會使七十二變的只有孫悟空、二郎神和牛魔王三人(師父輩的不計算在內)。
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二郎神的這個技能是在與孫悟空斗法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反下天宮之后,玉帝派遣十萬天兵捉拿,布下天羅地網也不能奈何,觀音還派出了自己的弟子木叉前去助陣,依然鎩羽而回。最后菩薩將二郎神推薦給了玉帝,并且斷定此人前去一定能夠讓孫悟空伏法。
《西游記》第六回菩薩道:“貧僧舉薦一人,乃陛下令甥顯圣二郎真君,現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從二郎神與孫悟空賭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二郎神的神通絕不在孫悟空之下,你變成一直鯉魚,我就變成吃魚的鸕鶿;你變成麻雀,我就變成老鷹;你變成老虎,我就變成狻猊。總之,就是能拿住你。
至于牛魔王的七十二變,是在芭蕉洞一回得以施展。六十一回“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變,武藝也與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鉆疾,不活達些;把寶劍藏了,念個咒語,搖身一變,即變作八戒一般嘴臉。”
但是很明顯,牛魔王的七十二變地煞功并不是很出色,切換起來不靈活,應該是掌握得不是很熟練造成的,加上身體笨重,所以施展起來不順暢,“狼剁些,欠鉆疾,不活達”。
我們平時看孫悟空變來變去,變蒼蠅變蜜蜂,好像挑不出什么毛病,其實不然,他的地煞功也有兩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管他怎么變化,紅屁股和猴尾巴總是變不過來,還因此被二郎神一眼識破。
第六回“那大圣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地上又變,變成了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后面,變做一根旗竿。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擊中的鴇鳥,視線里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突然發現旗竿立在后面,笑道:這肯定是猢猻了!這小子又想哄我。我也曾見過廟宇,但從來沒見過旗竿豎在后面的。斷是這廝在搞鬼!
二郎神因為本來就是人身,而菩提祖師曾經說過,三十六般天罡功和七十二變地煞功就是專為人類而設計的。第二回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意思孫悟空和人不一樣,學不了躲避三災的功夫,孫悟空辯解之后,祖師就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所以后來我們就會發現不管是豬八戒、牛魔王還是孫悟空,這些天生不是人的,雖然學會了天罡地煞功,但總是不盡如人意,總會存在一些小小的bug。
因而單從武功法術的層面講,二郎神的七十二變無疑是最完美的,就相當于學了原裝版,孫悟空和牛魔王都是生拉硬套了“人類版”神通,兼容性就要差一些。
從人品上來講,二郎神自然也是他們三人中最好的,他是根正苗紅的正式公務員,遵紀守法,還跟玉帝還沾親帶故,一直都鎮守灌口碼頭,孝順賢能之名遠播天地之間,不像孫悟空和牛魔王都曾有過“吃人”的黑歷史。
從以上兩個關鍵指標來看,二郎神都要勝出一籌,那是不是說,二郎神就是那個實至名歸的斗戰神?
也未必,因為評選戰神可不是選“感動三界人物”,不是樹立道德楷模,比拼的是戰斗力,這就要說到第三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性格。
古語云,性格決定命運。二郎神是屬于中規中矩型的,而且多少有些“佛系”的意思,自從劈山救母不被待見之后就有些消沉,平時也不太愿意出風頭,上面有命令有任務了就干一票,沒有安排的話,他也懶得動,和弟兄們打打獵喝喝酒樂得清閑。牛魔王則是一個世俗妖精的典型代表,老婆孩子熱炕頭,只要沒人欺負到頭上,他是不會主動挑事的。以這兩位的性格,怎么說也缺少了一些攻擊性和霸氣,沒有爭奪王者的雄心壯志,自然影響力很有限。
而孫悟空就完全不同,雖然單純從武功法術神通的層面來講,他不見得比二郎神和牛魔王更高,但是他有野心,而且敢想敢干無所畏懼,說當齊天大圣就一定得逼得玉帝親口答應;即使面臨十萬天兵鎮壓的滅頂之災也絲毫沒有懼意,面對如來依然敢囂張咋呼。只有這樣的人物才能擁有十分的戰力。
話說回來,二郎神太過拘謹,牛魔王太過世俗,一個自甘把自己裝在套子里,一個沉溺于柴米油鹽,考慮的太多就會有過多的束縛。只有孫悟空敢于同天帝爭位,敢于勇往直前不管不顧,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所以,也只有他才是當之無愧的斗戰神。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