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品中國文人》這本書,是在朋友的書架上。信手拾起,翻開書頁,一股久違的墨香撲鼻而來。無意間讀了幾句,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一頁一頁細讀下去,我似乎置身于文人之間,跨越千年時空,與他們把酒言歡,互訴衷腸。
迫不及待去書店買來一套,前前后后,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讀完此書,此間時而嘆息,時而歡欣,時而手舞足蹈,時而暗自垂淚。掩卷深思,作者用血性之筆寫國學之道,透過人性寫人生,把中國文人的氣質與風骨描繪的淋漓盡致。
就算時運不濟,命運不公,他們依然熱愛生活。不屑于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或縱情山水,或隱居漁樵,醉臥神思行萬里,筆下詩書生風華。
他們率真不羈,個性獨特,仿佛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一肚子不合時宜。行到水窮處,他們安之若素;濁酒一壺在手,優雅地欣賞云卷云舒。他們輕裝上陣,腳步輕松,長嘯一聲,隱于朝,隱于市,隱于野。
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人或許就是蘇軾了吧!
蘇軾似乎窮盡了生命的可能性,窮盡了中國文化的可能性,他把人生的廣度與深度拉伸到極致。
“烏臺詩案”讓蘇軾被貶到黃州,差點性命不保。黃州是蘇軾政治理想的低谷,卻是他生命理想的高峰。他到黃州后念佛、沐浴、梳頭、釣魚、采藥、研究菜肴,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羹、東坡泡菜。華麗轉身、感悟生活、享受生活,蘇軾的文學創作隨之進入井噴期。《念奴嬌·赤壁懷古》、書法珍品《寒食帖》就寫于此時。
他帶領家人種了城東五十畝地以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蘇東坡”這個偉大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從激情萬丈的蘇軾身上,我領悟到人格的尊嚴,生活的態度,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讓心靈的荒蕪得到滌蕩,內心淡定而坦然。
還有李清照,一位柔中帶剛的奇女子!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人比黃花瘦”、“尋尋覓覓,冷冷清清”、“載不動,許多愁”,嫵媚而又激烈,正是她的迷人之處。
國破山河猶在,城春草木卻深,加之丈夫的離世,李清照的生活被殘酷的現實撕裂開來。巨大的傷痛沒有將她擊倒,而是讓她活得更加堅強從容,鋒芒畢露。敢愛,亦敢恨,不拘禮法,瀟灑人生。沒有哪位女詩人像她一樣,站在詩詞界的頂峰,驕傲地看著其他人。詩歌的靈魂是疼痛,跌宕起伏滿目瘡痍的生活,成就了李清照的詩意人生。
沒有什么比書籍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誠的了。
這世間,只有讀書,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不困惑,消除內心的浮躁,給心靈筑起休憩的港灣。
《品中國文人》,品的是偉人背后不屈不撓熱愛生活的精神。借由這份精神,給予讀者積極向上的力量,就如暴風雨中的那只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激烈地怒吼,高傲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