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907年—960年)十國(902年—979年)五代十國,是唐宋期間存在的一段歷史。五代(907年—960年),54年間先后依次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周后,這五個朝代先后占據了中原地區。
唐朝末年,黃巢帶領農民起義,部下朱溫叛變帶兵歸順唐朝,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節度使。公元907年,唐哀帝被迫禪位于朱溫,朱溫正式登基為帝,改名朱晃,改國號為“梁”,史稱后梁。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
朱溫即位后,一開始還有所作為,但為人濫殺成性,到了晚年,其生活更是糜爛荒淫,甚至讓連兒媳婦也不放過。
公元912年,朱溫第三子朱友珪弒父篡位,公元913年,朱溫四子朱友貞又以討逆之名殺死朱友珪稱帝。
藩鎮之一的晉國李克用一直視朱溫為死敵,但兩國一直僵持不下。李克用去世后,其子李存勖襲父位為晉王。李存勖自幼便驍勇善戰,膽識過人,公元923年在魏州稱帝,因為同為李姓,便號稱要光復大唐,以正其名,沿用國號“唐”,定都洛陽,史學家稱之為后唐,同年李存勖滅了后梁,后唐成為五代的第二個朝代。
李存勖雖驍勇善戰,長于謀略,打了不少勝仗。但對內治國無術,殘殺功臣,還讓皇后干政,用人無方,橫征暴斂,百姓困苦不堪,又克扣軍餉,斬殺功臣郭崇韜,導致軍心渙散,兵變四起。
公元926年,李嗣源奉命鎮壓兵變,卻受部眾與叛軍擁護,反而率軍攻回洛陽稱帝,為后唐明宗。明宗執政期間,國家逐漸穩定。但到了晚年,仍然出現內亂,為奪位自相殘殺。
后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后,十分猜忌石敬瑭。石敬瑭向契丹求助,以對耶律德光稱兒,割讓燕云十六州,每年進供為條件,向契丹借兵。公元936年,耶律德光幫助石敬瑭在太原稱帝,建立晉國。937年,后唐不敵晉軍與契丹軍,后唐末帝自焚,后唐滅亡。后晉成為五代中的第三個朝代。
石敬瑭侄子后晉出帝石貴重不甘臣服于契丹,聽從大臣景延廣的建議,對契丹提出稱“孫”不稱臣,想擺脫契丹的控制,耶律德光一怒之下率兵南下滅晉,建立大遼,稱霸中原。
大遼在中原實行掠奪政策,激起百姓不滿,各路軍民奮起抵抗,遼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劉知遠乘機在太原稱帝,建立漢國,史稱后漢,此為五代的第四個朝代。
公元948年后漢高祖去世,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劉承祐年長后猜忌輔國大臣,逼反大將軍郭威。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這就是五代的最后一個朝代。
公元959年后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年僅七歲,政局不穩,人心浮動。公元960年,趙匡胤奉命率兵抗遼,在陳橋被部下黃袍加身。后周恭帝被迫禪位于趙匡胤,趙匡胤建立宋朝,至此,五代結束。
但在這五代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史稱十國(902年—979年)。
五代時,這些割據勢力大部分都臣服于中原勢力,也有的在五代時就被滅國。
公元925年,前蜀被后唐所滅。
公元937年,吳國被南唐所滅。
公元945年,閩國被南唐所滅。
公元951年,楚國被南唐所滅。
宋朝建立之后,先后平定了荊南、后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奪回政權,基本實現全國統一。
五代之中,后梁(907年—923年)維持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后唐(923年—936年)維持十四年,后晉(936年—947年)維持十一年,后周(951年—960年)維持九年,而后漢(947年—950年)僅僅維持四年。
正如《舊五代史·安重榮傳》記載:“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笨梢娖鋺馉庮l繁,政權不穩,戰爭四起,百姓最是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