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宗筋療法所用的穴位,并不僅僅是一個點,而是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面。
No.1
大椎
治清陽不升,督脈加手三陽經的匯合之處,頭為諸陽之會,大椎穴為陽中之陽,調 節陰陽平衡的關鍵點,大椎上大包是陽氣上不了頭堵在那里,管一切頭的不舒服。推拿時要有滲透力和準確性。
部位:是督脈上的穴位,后正中線上,第 7 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婦科病,前列腺炎,腎虛引起的疾病。治高血壓、老年癡呆、頭暈、頭發沉, 治頸椎病。
No.2
缺盆
走胃經,通肺。 部位: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在鎖骨上窩中央,前正中線旁開 4 寸。
主治:治胃、肺、心的疾病,還治胳膊疼、后背疼、頸椎病。
No.3
肩中帶穴
肩胛骨上緣最鼓的地方(通常有硬結)。是多條經絡的匯聚點,膽經的循行路線。
主治:坐骨神經痛、屁股凹陷、干癟。找結先對側再同側。點肩中帶滲透傳導到腰、
到腿一直能到腳,還治胃和心。
No.4
通心穴
小腸經上的奇穴,肩胛下緣上側。心與小腸相表里,是心陽。
主治:小腸引起的小腹脹痛;小腸引起的胳膊疼,按通心穴會感到胳膊酸沉。心其
華在面,通心穴還能養顏美容。肝膽不好的也可以按通心穴。
No.5
天樞穴
天樞穴(天之樞紐),陰陽之分界點,胃經的穴, 又是大腸的募穴。
主治:胳膊痛、網球肘,膝蓋痛(膝蓋水腫引起),點天樞穴是胃經、邊上是脾經,
中間是腎經。腦滿腸肥形容的肚子就是頭,天樞為肚子中點,所以可以治腦萎縮、腦梗塞。腦萎縮、腦梗塞的病人肚子一定很硬。
No.6
八膠
通前后之陰陽,滋陰固腎,助陽益精,有結撥通,專治下焦諸癥。
部位:
治:婦科病(子宮肌瘤)、男科病、后頭痛。搓八髑點長強補腎壯陽。要通大椎八髑點刺放血。八膠穴放血治療所有的皮膚病。
委中配八髑治:腎虛、腰痛、癃閉、遺尿、二便失禁、遺精、陽萎、淋濁等病癥。
骶骨古代人稱仙骨是藏精納氣。常揉骶骨、八醪可以激發腎精,充分生髓,生精強
脊,八膠是膀胱經鄰近胞宮的穴位,可調不孕不育。
No.7
樞紐穴
陽蹺脈的起點往下到申脈的中點。
主治:腳踝扭傷,頭痛,腰痛。
No.8
白環俞
道家養生之要穴,; 與臍相連,對應。
No.9
伏兔穴
治胃酸特效。邇治膝蓋痛。
No.10
失音穴
治婦科,甲狀腺結節。嗓子說不出話來扎失音、照海,治聲音沙啞特效
宗筋療法部位主治匯總
No.1
點曲骨
平衡上下、前后之陰陽,五心潮熱、四肢發熱。曲骨穴上緣(中極--膀胱募穴)可輔調椎管狹窄。上緣(中極穴)可治療咽炎。三叉神經痛(揉補腎氣);下緣可輔調陰莖供血,治療陽萎。治嘴歪。
No.2
捏睪丸
治腎引起的疾病,治打呼嚕(配合委中放血),耳鳴,腎引起的腰痛,提高精子成活率,腦梗,腦 瘀血(睪丸肉瘤狀上用針灸針放血)女陰蒂上放血。
No.3
大椎
治清陽不升,手三陽加督脈上升到陽的要點,頭為諸陽之會。陽中之陽,調節陰陽平衡的關鍵點, 大椎上大包是陽氣上不了頭堵在那里,管一切頭的不舒服。推拿時要有滲透力和準確性。主治:婦科病,前列腺炎,腎虛引起的疾病。治高血壓、老年癡呆、頭暈、頭發沉,治頸椎病。
No.4
揉八髎
通前后之陰陽,有結撥通。主治婦科病、男科病、后頭痛。
No.5
樞紐穴
治療落枕,一切頸椎病(先取同側后取對側找反應點),肩周炎,一切肩 痛,踝骨扭傷,痛風(為 膽經穴位,風為膽,也可在風市放血)。
No.6
白環俞
治肚子痛,補腎,與肚臍相連,治梨狀肌綜合癥。反過來灸肚臍也就治白環俞上的疾
No.7
點肩中
主治坐骨神經痛、屁股凹陷、干癟。找結先對側再同側。
修訂版增加了宗筋療法實戰方面內容包括十大要穴,宗筋療法重要部位講解及其功能,病癥組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