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如此重視水壩,卻被英國摧毀,英軍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段?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大壩已成為主要工程,不僅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還為社會和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拿我國的三峽大壩來說,在防洪、發電、航運、南水北調、養殖、旅游以及供水灌溉上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巨型電站都無法相比的。
英國鎖定關鍵目標——魯爾工業區
眾所周知,德國最先崛起的就是工業,最出名的是魯爾工業區,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區,也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正因為這樣,魯爾工業區成為敵人的攻擊目標。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決定炸毀德國最重要的水壩,進行所謂的“懲戒行動”。
當時,為魯爾工業區提供水源和電力的大壩有兩座,構成了德國工業版圖上的“閥門”,德國政府非常重視水壩,不僅派士兵駐守,而且裝置了攔截炸彈的網,還在水底做了保護措施,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想要摧毀水壩,導致工業區癱瘓變得非常艱難。
英國挑選精兵強將,對德國水壩進行轟炸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國專門成立了一支轟炸部隊,它就是皇家空軍第617特種轟炸中隊,任務就是對德國的水壩、地下洞庫等進行轟炸。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為這支隊伍裝備了22架轟炸機,從全軍選出了精兵強將,隊長由蓋伊·吉布森擔任。
此后,英國對這些空軍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保證執行任務時不要有任何閃失。1943年5月16日晚上,英國空軍越過海峽,穿過被德國占領的荷蘭,一路上遭到德軍的炮火攔截。在隊長的帶領下,轟炸機繼續向目標發起攻擊,投下了威力巨大的爆破彈,戰友們連續作戰,最終在天亮前成功將大壩炸毀。
德國大壩成功摧毀,英國付出慘重代價
上億噸洪水傾瀉而下,水庫下游已成汪洋大海,1座機場、1個城鎮和25座橋梁被毀,3萬多人在熟睡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為此,英國付出的代價也很慘重,損失了9架轟炸機,犧牲了54名飛行員。戰爭是殘酷的,誰也不知道未來和意外哪個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