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印度方面報道稱,印度對外擴張之路開始無限放大:印度計劃徹底吞并了印度洋上的島國,馬爾代夫。印度是第一個承認馬爾代夫為獨立國家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在馬累開放外交使團的國家。
印度跟馬爾代夫關系緊密
馬爾代夫是南亞國家中第二年輕的國家。它于1965年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當時人口為10萬。今天,這里有超過四十萬人口,馬爾代夫隨時面臨著海嘯,馬爾代夫將面臨國家滅絕。馬爾代夫的1,200個島嶼中,有900多個無人居住,由于武裝分子不斷的滲透,還有有組織的走私,非法占領以及被迫將其領土用作武裝分子訓練場,印度方面認為,這些都對馬爾代夫生存構成了潛在威脅。因此,印度與馬爾代夫的雙邊關系蓬勃發(fā)展。印度“真心誠意”的幫助馬爾代夫。
印度方面認為,印度控制馬爾代夫,足以證明了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的戰(zhàn)略遠見,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促使1981年簽署了《印度-馬爾代夫優(yōu)惠貿易協(xié)定》。這確保了從印度向馬爾代夫供應所有基本商品。作為回報,馬爾代夫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印度出售其制造的任何物品。這種情況太持久了。
印度海軍進駐馬爾代夫
印度方面稱,伴隨著中國大量商品和經濟進入,馬爾代夫出現了新的危機:中國商品超越了印度的商品空白。顯然,此舉是對印度的長期戰(zhàn)略性策略。馬爾代夫議會在深夜中以創(chuàng)紀錄的15分鐘匆匆完成了對華經濟協(xié)議。如今,馬爾代夫還在尋求與印度達成類似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印度一直是該地區(qū),馬爾代夫是自己的后院。
印度認為馬爾代夫是自己的后院
印度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可以公開干預其南亞小國的內政,從來不尊重馬爾代夫的主權。馬爾代夫的事態(tài)發(fā)展成為了在印度洋的“中印戰(zhàn)爭”的拉鋸戰(zhàn)。馬爾代夫構成了印度的海上陣線。印度方面稱,印度面臨的戰(zhàn)略威脅,包括有兩個陸戰(zhàn)線(巴基斯坦和中國)和三個海軍戰(zhàn)線(阿拉伯海,孟加拉灣和印度洋)。
印度要干涉馬爾代夫
這個想法是要使印度放血:增加對巴基斯坦陸軍的軍費支出,提高兩線陸戰(zhàn)的預算;花更多的錢讓印度艦隊面對中國海軍。印度方面認為,印度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是全面發(fā)展經濟,從而利用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南亞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