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時候,手麻的情況大多數人都遇到過,如趴著睡覺,或是碰到所謂“麻筋兒”引起的手麻,只要改變姿勢,很快就會自行恢復,對正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如果麻木長期出現,且無法緩解,就必須要提高警惕了,它背后可能隱藏著一些疾病,今天我們來看看導致手麻的原因。
有些有經驗常識的人,可能會想到“頸椎病”引起的手麻木癥狀。其實,引起手麻的原因并非只有這種。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梳理造成手麻的原因、鑒別診斷與手法處理。
第一類、臂叢神經卡壓癥狀
首先,容易卡壓的地方在椎間孔,我們需要知道由C5、C6、C7、C8、T1五條神經根形成臂叢神經,神經根從兩個椎體之間的椎間孔穿行而出。
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頸椎病導致的手麻,如椎間盤突出、椎間孔狹窄引起神經根在出口處卡壓,這種問題比較嚴重,可能導致感覺和運動能力的喪失和異常,以及肌肉的萎縮,出現手麻的情況。
臂叢神經、鎖骨下動脈以及鎖骨下靜脈穿行區(qū)域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檢查出是否為椎間孔內神經受壓:
壓頂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
患者取坐姿,頭部保持正中位,檢查者雙手放在患者頭部是向患側側屈并向下壓。
當無明顯癥狀可再后仰、向對側旋轉再向下壓。若頸部疼痛增加,則表示可能有小面關節(jié)功能障礙或骨折;
若上肢的癥狀加重,則表示可能發(fā)生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或神經根壓迫等現象。測試患者患有椎管狹窄、骨質疏松癥、骨性關節(jié)炎或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患者時要特別小心,不可過度用力。
神經支配對照圖
患者有時候也會出現局部皮膚感覺喪失或變差,敏感度降低,也是代表著支配該區(qū)的神經根或周圍神經已有損傷,可對照上圖來判斷哪些神經出現了問題!
第二類,胸廓出口綜合征導致手麻
剛才我們講了,第一個原因是在椎間孔壓迫神經導致手麻,那么第二個原因我們就可以理解為順著臂叢神經向下查找,在胸廓出口處神經受壓導致的麻木
醫(yī)學上是指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生的一系列手麻、手脹、手冰涼、手僵硬等癥狀。
剛才說的五個神經根經過椎間孔,然后穿出前中斜角肌間隙,再從肋骨和鎖骨間隙里穿出,最后穿行到喙突與肋骨之間的間隙。所以臂叢神經容易卡壓的地方為前、中斜角肌間隙、肋鎖間隙以及胸小肌區(qū)域。
那究竟是那條肌肉出現問題壓迫到神經出現手麻呢?
一,斜角肌攣縮實驗
用下巴去點疼痛鎖骨窩上方。如果該區(qū)域出現酸痛,或者癥狀加劇。
可能是斜角肌損傷所表現出來的問題。
這些患者往往不能側睡,就算側睡也會高度很高。側睡時不能翻身,因為一翻身就會使斜角肌產生更大的疼痛。以前我曾經說過長期側睡會導致鎖骨位置發(fā)生改變引起肩周問題,這次我們看到側睡還會引起胸廓出口周圍肌肉攣縮導致的神經受壓問題!
二,Bakody征實驗
肩關節(jié)外展180°以上,肘屈曲放于頭后部,如果癥狀減輕,說明臂叢神經在斜角肌處受壓;如果癥狀加重,說明臂叢神經在胸小肌處受壓。(當抬臂時,斜角肌會被動緩解緊張的狀態(tài)得以釋放,所以會減輕,而胸小肌被拉長收緊狀態(tài),更容易壓迫到神經)
三,肋骨鎖骨癥候群
患者取站姿,檢查者一手固定患者肩關節(jié),將患者放在外展30°且后伸的位置,同時患者做頭部后仰的動作。
檢查結果:觀察上肢末端麻木或冰冷感有無再度出現。癥狀加重或減輕以及平時癥狀再度出現則為鎖骨下動脈是否在肋骨與鎖骨間受到壓迫。
通過以上三個試驗,可以基本鑒別出是因為斜角肌、胸小肌和肋骨鎖骨卡壓引起的問題。
如果確診斜角肌或胸小肌卡壓,應該如何處理呢?
治療手法:斜角肌剝法
▼ 解剖
前斜角肌起于第3-6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止于第1肋斜角肌結節(jié)。
中斜角肌起于第2-7頸椎橫突后結節(jié),止于第1肋上面中部。
后斜角肌起于第5-6頸椎橫突后結節(jié),止于第2肋。
同時,少部分人還存在小斜角肌,位于前斜角肌深層。
Step 1 病人仰臥位
Step 2 站在病人的頭端。用一手從后下方握住病人的頭
Step 3 將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病人的頸下面,用拇指尋找前斜角肌的上部。
Step 4 緊壓組織,慢慢沿著肌肉滑動拇指,盡可能到達鎖骨后空隙
Step 5 重復操作,去尋找中斜角肌
Step 6 重復操作,去尋找后斜角肌,然后盡可能進入恰好位于斜方肌邊緣前方的空隙
Step 7 重復整個操作過程治療對側
斜角肌拉伸:
胸小肌
▼ 解剖
起點:3至5肋
止點:喙突
▼ 功能
下回旋肩胛骨。上抬肋骨。
胸小肌不僅在呼吸、維持頭頸部姿勢、還會影響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
當胸小肌緊張時會限制肩胛骨上回旋,從而導致肩屈和肩外展無法達到正常角度。使得肩、背部鍛煉中動作反而受限,導致代償。
當胸小肌長時間縮短,則鎖胸筋膜也縮短,這讓你在后彎體式中的打開和延展變得艱難,因為胸腔前側的收縮阻止上背部向后的延展和提高。
▼ 治療手法:按壓法
Step 1 病人仰臥位,要治療側向上,上臂向斜上方抬起。治療師站在病人胸部后方。
Step 2 將治療用的一只手放在病人的胸廓上。
Step 3 用指尖按壓胸大肌內側,在乳頭水平上觸及胸小肌下方連接處,按壓肌肉直至放松。
Step 4 將手向頭側移動2.5~5.0cm至一個新的位置,重復以上治療過程。
Step 5 隨著向上移動,開始向外側滑動指尖,在肌肉所有部分的每一水平上尋找敏感點或激發(fā)點。
Step 6 繼續(xù)這一操作過程,使指尖逐漸斜向移至肩胛骨喙突。這一移動最終將使指尖深入腋窩部。在此處仔細尋找在腋窩深部的喙突連接處。
胸小肌拉伸:
其他問題引起手麻
其他問題引起的手麻主要有痛風、中風、末梢神經炎等。如果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fā)脹等癥狀,且患者平時又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fā)生;如果手麻疼痛,檢查時發(fā)現患者的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jié)、腳踝關節(jié)有紅腫癥狀,抽血檢查血尿酸值增高,則可能是尿酸沉淀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引起的手麻;還有可能因糖尿病、更年期綜合癥等引起,如果您是這類人群,請到醫(yī)院做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