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來去如風,常常半夜突襲
腳趾如刀割、如咬噬、似火燒……錐心刺骨
痛起來比女人生孩子還厲害
就算硬漢也認慫,第二天就走不了路
……
小九很清楚,痛風“不發飆”時,彼此倒也相安無事。就怕尿酸升高,它是痛風發病的先決條件。換句話說,要想痛風不發作,你得先管住尿酸。
很多人痛風一犯就拼命吃藥降尿酸,以為快速把尿酸降下來就萬事大吉。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蔡小燕表示,預防痛風發作,降尿酸治療是根本,但是一味“集中火力”降尿酸并不科學。在痛風的不同階段,治療用藥其實大不同。在急性發作期使用降尿酸藥會適得其反,越吃降尿酸藥,關節腫痛越厲害。
尿酸值超過這個數!當心痛風爬上腳
尿酸是人體每天都會不斷產生的一種代謝廢物。在血液檢測中,普通男性尿酸正常范圍的上限是420μmol/L,女性為360μmol/L。
當血液里的尿酸超過此數值,可以析出尿酸鹽結晶,沉積到關節等組織,誘發炎癥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也就形成了痛風。
“并非血尿酸超標就一定會痛風,二者存在一定概率關系。”蔡小燕說,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風的發生機率越大。據統計,約5-12%的高尿酸血癥最終會發展為痛風。
越吃藥降尿酸越痛?答案都在這里
小九年逾三十,酒肉天天吃,最近體檢查出尿酸高達460mol/L。雖然目前沒有不舒服,但也怕痛風,準備吃點藥防范未然嘛!
蔡小燕主任知道后說,并非尿酸高都得吃藥。痛風可分為三個階段,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急性關節炎發作期、關節炎發作的間歇期。
1、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時期
血尿酸雖然超標,但在540μmol/L以下,且沒有關節炎發作及痛風石,不需藥物治療。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不理不睬。除了定期監測血尿酸外,要注意控制飲食(特別是減少高嘌呤食物),增加運動,降低尿酸,預防痛風發作。同時積極治療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相關疾病,并控制體重,防止肥胖。
當血尿酸>540μmol/L,醫生通常建議開始藥物治療,將尿酸控制達標。
2、急性關節炎發作期
痛風“發瘋”,病人痛苦萬分,此時治療的關鍵是幫助病人早日脫離“苦海”——快速終結急性關節炎發作,控制疼痛。
“快速?!”小九的理解是,快快讓尿酸降下來,一種藥不行,那就幾種藥一起上。
“大錯特錯,不能使用降尿酸藥物!”蔡小燕解釋說,急性痛風服用降尿酸藥,會讓血尿酸劇烈波動,使關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釋放不容性針狀結晶,導致病人感覺更痛苦,所以急性發作期應禁用降尿酸藥,應在痛風緩解期后慢慢添加降尿酸藥。
急性發作時的正確治療應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并進行抗炎止痛。選擇以下藥物:
(1)非甾體類抗炎藥,口服藥選擇1種,直至癥狀消失。
(2)秋水仙堿,屬于急性痛風治療的基本用藥,越早服用越好。許多人吃了會腹瀉,但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大多可以避免。
(3)激素藥,可以用,但切忌每次發作使用長效激素藥“地塞米松”。有的病人每次發作,都去光顧一針見效的“止痛針”,其實注射的就是地塞米松,經常使用該藥容易產生依賴,療效也會越來越差。
3、關節炎發作的間歇期
這是痛風病人比較舒坦的日子,感覺沒有了疼痛就“沒問題了”,于是很自覺地停藥了。
這又是常見的誤區,此時得趕緊用上降尿酸藥。因為有過一次痛風發作后,就像打開了詭異的潘多拉盒子,第2次、第3次很可能接踵而來,而痛風反復發作會形成痛風石。
唯有將尿酸控制達標(血尿酸240-360μmol/L),才能減少急性發作次數,減少尿酸結晶沉積,溶解痛風石,盡可能減少組織關節損害,逆轉慢性病程,減少臟器受損。
蔡小燕提醒,即使是降尿酸治療,也應該循序漸進,從小劑量漸漸加量。因為尿酸降得太快,會導致炎癥局部尿酸結晶動員,反而引起痛風反復發作。所以不要急于讓尿酸達標。應當根據療效及血尿酸值,尋找到讓血尿酸保持在5-6mg/dl的用藥量,并且降尿酸需要長期治療。
常用三大類藥:
1、排尿酸藥:苯溴馬隆;
2、抑制尿酸合成藥:別嘌呤醇、非布司他;
3、溶解尿酸藥物:拉布立酶,培戈洛酶。
注意:使用排尿酸藥時,必需服用碳酸氫鈉進行堿化尿液,防治尿路結石。并且堿化尿液適用于痛風的任何時期。
最后再次強調,痛風的治療不要僅滿足于血尿酸降到“正常值”,而是要降到“目標值”。有痛風石的,血尿酸要控制到300umol/L以下;無痛風石的要控制在360umol/L以下,才能有效防止痛風發作。(通訊員:黃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