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條家長反饋:
孩子剛上小學,生活、學習都不適應,語文、數學、拼音、寫字,什么都要學,還要天天陪著他,看著他背課文,看著他寫作業,還要檢查錯誤,孩子學習累,家長也跟著累,有什么辦法能讓孩子學習輕松點,家長也少操點心?
這條反饋信息來自一名孩子剛上一年級的家長,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狀出現呢?
想必很多家長也在糾結,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挺好的,怎么一上小學,就和變了個人似的,不愿意說話,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總是發脾氣不想去學校......
其實,以上問題是幼升小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環境、人際關系的改變讓孩子無法適應;大量知識的學習讓沒有基礎的孩子難以招架;教學方式的改變對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什么是幼小銜接?孩子為什么要上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指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其核心是這年齡段的幼兒怎樣有效地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旨在幫助孩子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讓他們能夠自信、健康、快樂地適應小學生活。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所以家長需要認真對待,來幫助孩子成功過渡。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呢?
幼小銜接不只是重視知識技能的銜接,更需要的是重視幼兒各種能力的培養,才能讓孩子輕松快樂上小學,家長應注意從以下8個方面幫助孩子成功過渡。
1身體素質準備
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關注身體健康,才能在孩子入學初期快速適應生活上的急劇變化和緊張的學習任務,避免生病。
2心理適應能力準備
無論是身體準備、學習適應準備和社會性適應準備,首要的是兒童本身的學習主動性。如果兒童缺乏主動的態度,就得不到比較好的發展。
生活自理問題困擾:不會整理書包,上課時找不到所要的書或練習本,接連丟失學習用具等;人際關系問題困惑:如有的孩子因為小學教師不像幼兒園教師那樣和自己密切接觸,就以為教師不喜歡自己,因此不愿學習該教師教授的課程;還有一些孩子因為不會處理同學間的關系而苦惱。
所以家長更要重視孩子心理適應能力的準備。
3培養學習動機
幼兒的活動往往從興趣出發,沒有“趣”的事情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果缺乏指導,幼兒的興趣就仍然停留在被動地由外界事物的表面特點所左右,不會產生較強的、持久的主動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對幼兒興趣的指導,將能培養幼兒的學習動機。
幼小銜接系列教材,快速識字提前閱讀《韻文字經》,易趣拼音,十珠數學思維,翰林寫字入門等等,詳情18101071790楊老師
4閱讀能力培養
閱讀能力是學習的關鍵,比如,文字是符號,相對于圖畫和實物來說是抽象的,而兒童入學后要去適應大量的文字和符號。又如在語言方面,幼兒園老師對孩子說話往往是非常形象的,常常是羅列和描述許多細節。所以孩子要適應小學生活,家長就要讓孩子開始面對一些術語和比較概括的指令,由此避免而后學習的不適應。
5任務意識準備
任務意識在體操方面表現得更加明顯,幼兒園用比擬性的、描述性的指導語,而小學從第一天開始就用口令。因此,在幼小銜接期,教師適當提高語言和教學內容的概括性,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6規則意識準備
規則意識的缺失給一個人帶來的負面效應,會影響他們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表現,影響他們人際交往狀態,進而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例如,缺乏入學準備教育的孩子,到了一年級的課堂,仍然隨意活動,難以自控。因此,學前階段幼小銜接的任務,就是做好入學準備,為新階段特點的產生和發展打下基礎。
7時間觀念的準備
調查發現家庭對兒童的時間觀念培養有很大的缺失。很少有家長對孩子的時間管理方面有嚴格的要求,面對小學嚴格的作息時間,很多一年級的孩子在起床、到校、上下課時間、作業時間等都出現了問題。因此樹立時間觀念,做一個入小學前的提前適應尤為重要。
8書寫能力的準備
幼兒園不要求幼兒寫字,幼小銜接會通過游戲和繪畫活動培養寫字所需要的基本素質或基本功。如坐姿和握筆姿勢,空間、方位知覺能力,熟悉田字格和四線格等,這是體現階段性與連續性統一的教學方法,既重視打基礎和培養基本素質,又不超越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