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牙疼,結果拔了幾顆牙,疼痛依然不能緩解,背后的真兇竟然是冠心病,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陳立娟副主任醫師介紹,眾所周知冠心病、心絞痛,痛點在大多在胸前,然而心絞痛也會放射到牙齒、胳膊等部位,引發疼痛。
牙疼背后的冠心病
前段時間,70多歲的李奶奶,老覺著牙疼,吃消炎藥不見好轉。就以為是齲齒,就去當地醫院拔了幾顆牙,然而還是疼痛不止。一次偶然機會,李奶奶到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開降壓藥,說起牙痛的情況。在陳立娟副主任醫師的詢問下,得知原來李奶奶血壓一直久高不降。爬樓的時候,會出現胸悶氣短,偶爾還會有些胸痛的癥狀,但是一直也沒有重視,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會有心臟病。
在陳立娟副主任醫師的建議,李奶奶做了心電圖和冠脈CTA。檢查結果發現,李奶奶牙疼的病根在心臟,她的冠狀動脈已經出現嚴重狹窄,胸部不適的原因正是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
牙疼與冠心病“惺惺相惜”
眾所周知,冠心病心絞痛的疼痛區域一般在胸前,有些患者會放射到后背,怎么牙疼也會冠心病有關呢?陳立娟副主任醫師介紹,約30%的冠心病患者的疼痛會表現為頭痛、胳膊疼、咽喉疼、牙疼、耳疼等,這些疼痛往往會被人忽視,不會與冠心病扯上關系。在體力運動、情緒激動等情況下,會增加心肌的耗氧量,需要冠脈動脈提供更多的血液供應。如果冠脈動脈已產生粥樣硬化,血管管腔狹窄、彈性變差,無法保證為心肌提供足夠的血液供應,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時,就會表現出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揭開牙疼的“本質”
什么樣的牙疼要引起患者考慮與冠心病有關系呢?陳立娟副主任醫師介紹,冠心病表現出的牙疼,與一般的牙疼相比,往往是牙床的一側或兩側疼痛,以左側為多,常常難以確定具體是哪顆牙疼痛,牙齦、臉頰不紅腫。實際上并非是牙疼誘發的冠心病,而是牙疼為冠心病的一種非典型臨床表現。老人如果感覺有這種“奇怪”的牙疼,應該及時測量血壓,或到口腔科確診是否是因為牙齒本身原因引起的牙疼。
專家提醒,如果牙齒檢查沒有異常,若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如果因運動、情緒激動等引起牙疼或者咽喉疼痛、耳痛,要警惕典型或者不典型的心絞痛盡快到醫院通過相應檢查診斷。
飽餐、饑餓也成為冠心病的導火索
另外,吃飯過飽也是老年冠心病人要避免的導火索。據不完全統計,許多的心腦血管病突發者是在飽餐后發生的,這與許多因素有關。陳立娟介紹,在正常情況下,胃腸道的血管極其豐富,進食后,因消化與吸收的需要,心臟必須輸出大量血液供給胃腸。這樣一來增加了心臟的負擔,又使心臟自身的血液循環處于相對缺血狀態,同時還可引起胃—冠狀反射,使冠狀動脈收縮,血供減少,心肌進一步缺血,提高冠心病突發的可能。
而且,消化能力本身就很弱的老人,腸胃消化力和心血管循環機能比同樣患冠心病的中年人要弱很多,所以正餐時吃得過飽對老年冠心病人來說更危險。
但是,過于饑餓也是心絞痛的誘發因素。老年人饑餓時,也容易出現心慌、頭暈、頭痛、出汗、視力模糊、眼前發黑、精神抑郁或異常興奮等低血糖反應,這些也會提高冠心病突發的機會。
因此,老年人最好每餐只吃八分飽,等餓了以后再補充吃一點食物,這樣可以保持胃里總有一些食物,供給身體需要。這種狀態對老年冠心病人來說是相對最安全的。此外,餐后也不要馬上沐浴或桑拿,這會讓血液大量流向體表,血管擴張,導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重心腦缺血缺氧,甚至可能誘發猝死。
(責任編輯: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