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01年開始獨立指導博士研究生,到現在14年了,先后有20多人畢業離校。雖然我培養博士生始于一九八三年春,至今只畢業了一人,即王東。一九八五年春天又接受了培養兩名博士生的任務。學位條例對博士研究生有一些原則性的要求,但在哲學領域內,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專業內,怎樣貫徹這些要求,我心中無底。從各方面的反應來看,王東這個博士學位的獲得者是合格的,這項培養工作也是成功的,但目前另兩個博士生是否能以優秀成績畢業,我并無把握。因此,我還很難總結出什么經驗,只能談幾點體會。我國學位條例規定博士論文“要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我認為王東的論文《探索辯證法科學體系的“列寧計劃”》,是高水平地達到了這一要求的。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邀請國內一些著名的哲學專家,特別是一些對《哲學筆記》有專門研究的專家,對他的論文作出鑒定,共收到二十份評閱意見,除一兩份有保留意見外,普遍予以高度的贊揚。王東的論文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它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即列寧在一九一四、一九一五年寫的八個筆記本是他為創立唯物辯證法科學體系而寫下的準備材料,八個筆記本是一個整體,大體上體現了列寧建立辯證法體系的基本思想和初步計劃。《哲學筆記》是一些筆記,不是系統的著作,但其中確實包含了列寧建立辯證法休系的思想和嘗試,這是國內外學者都承認的,但給予八個筆記本對這個問題的特殊意義,是王東的貢獻。誠然,在三十年代初曾有蘇聯學者提到過這一點,但后來不再有人提起,更沒有人象王東這樣從手稿版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八個筆記本的思想內容等方面,以翔實可靠的材料和深入細致的分析加以論證。據我所知,它至少達到了在《哲學筆記》研究上的國內先進水平,是一次突破。這一成果對于建設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體系,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化都是有重要意義的。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體系并未其正建立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威信降低的原因之一,解決這個問題已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界的重大課題之一。因此,深入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關于這個問題的思想將會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建設。不能說論文的思想完全是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出現的,也不能說論文的資料完全是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搜集的,但題目的確定,資料的進一步搜集,提綱的擬定和論文的寫作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的。回顧這一過程,我感到有以下幾點體會。在王東入學的第一年內,我沒有給他開設專門課程,除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外語課以外,也沒有要求他選修什么課程。一來是他在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已系統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哲史的許多課程,沒有必要再學什么課程,二來是我也開不出什么超級課程。一方面我給他安排了讀幾本書的任務,其中包括列寧的《哲學筆記》和黑格爾的《邏輯學》,要求他定期向我匯報并交換意見。我想通過這種方式使他的業務基礎打得更好一點。另一方面,我要求他深入了解國內外研究《哲學筆記》的成果,弄清楚當前已經達到的水平。對于我現在指導的兩個博士生,我基本上也是這樣要求的。此外,我還盡可能安排王東廣泛參加學術活動,使他的研究活動不致局限于《哲學筆記》本身,而能在一個更廣闊的領域中從事《哲學筆記》的研究。兩年多來,他參加過列寧哲學思想討論會,蘇聯哲學討論會和《大百科全書》哲學卷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部分的審稿工作。培養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碩士生,歷來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師傅帶徒弟的辦法,即研究生作為助手參加導師的研究工作,從中受到鍛煉,并逐步成長,一種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獨立的研究和學習,即研究生有獨立的學習計劃和獨立的科研課題。我們基本上采取后一種辦法,我認為這種辦法較好。從導師來說,不應讓研究生受自己研究課題的限制,而應讓他們在更廣闊領域遨游、探索。我的三個博士生,王東研究列寧哲學思想,一人研究《資本論》的哲學思想,另一人研究當代中國哲學。如果都要納入我的研究軌道,他們的研究將束縛于較小的范圍之內。從研究生來說,獨立的研究更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利于做出有創造性的成果。創造性,我認為是博士論文的靈魂,是衡量一篇博士論文是否合格、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一篇很好的通俗文章,一本很好的教科書,不一定在理論上有什么創造性。但博士論文以及一切學術論文不能沒有創造性,否則,它可以是很好的別的什么,但不是學術論文。怎么理解創造性呢?創造性不等于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而是在已有科學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前進,或有所突破。就博士論文來講,它就是在一定課題上超過了前人,超過了當代,其中自然包括超過導師。超過導師是最起碼的要求,如果連導師都不能超過,還談什么創造性呢!當然,超過導師不一定有創造性,因為在一定課題上導師的水平不一定很高,但以此為標準來要求博士論文是比較好掌握的。我就造這樣來要求王東的論文。我最初對于怎么才算是合格的博士論文,王東能不能寫出這樣的論文,心中無底。當我看到他的詳細提綱后,我就有點把握了。去年春天,他在列寧哲學思想討論會上宣讀了關于建立辯證法體系的列寧計劃的論文,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我就有更多的把握了。為什么呢?因為我感到他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這是我過去沒有的。在這個新概念的指導下,他更全面、更深入地考察了許多問題,提出了許多見解,其中有些是我過去沒有考察過,或者考察得不深入的。討論會上的反響說明,新概念有可能為我國哲學界所承認。后來的論文鑒定證實了我的預測。當然,論文能否為列寧的故鄉——蘇聯的哲學界所承認,現在還不敢斷言,但至少可以說,它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創造性往往被理解為標新立異,追求時髦。在有些人看來,新的就是好的,中國沒有的就是好的。古人沒有講過的就是好的。他們把過去的傳統的公認的東西一概斥為過時、陳腐,認為偉大科學家之所么偉大就在于全盤否定過去的東西。這種思潮借思想解放之風到處泛濫,在文學、藝術、美學、倫理學、歷史觀、世界觀等領域中尤為強勁。如果對創造性作這種理解,博士論文以追求新奇為主要目標,那么我們的培養工作就會走上歧途。所以,我在要求研究生銳意創新的同時,要求他們一定要實事求是,即一定要從材料出發,對材料作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綜合,得出恰如其分的結論,不要為創新而創新,故意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而是要推動科學事業向前發展。王東受過良好的專業訓練,為人樸實,從不信口開河,夸夸其談。但夸大其詞、評價失當的情況也在所難免,例如他有時對“列寧”計劃談得過高,夸大了“計劃”的完備性和自覺性,這不是實事求是的。這類問題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都及時提出,要他改正。通過對王東的論文寫作的指導,我似乎摸到了一點門路。但王東的論文也有不少缺點,它的學術價值究竟如何,還要受實踐和時間的檢驗。——黃楠森.創造性是博士論文的靈魂——培養博士生王東的體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6,(04):26-27+2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