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先給出我的答案吧:中國歷史上的突厥人當然不是現代的土耳其人。
要理清這個問題,先說說現代土耳其人的歷史,現代土耳其人可以追溯到歷史上的“奧斯曼帝國”。公元6世紀中期,蒙古高原上興起了一個叫做“突厥”的游牧部族,他們基本上征服了蒙古高原,整合高原上所有說同一種語言的人群——即說突厥語的各部族,建立起了突厥汗國,隨后又分裂為東、西兩部分。7世紀前半期,唐帝國興起,消滅東突厥汗國,擊潰西突厥汗國,突厥汗國崩潰,導致說突厥語的各部族在還沒有成為一個“民族”之前就被打散了。
7世紀中葉,突厥汗國在蒙古高原和西域的統治崩潰后,這些說突厥語的部族開始各自向西遷移,進入中亞和西亞的草原地帶,由于這些部族的游牧特點,這種遷移從7世紀起一直持續了好幾個世紀,逐漸在中亞和西亞成為“多數人群”,他們的語言“突厥”深刻地影響了西亞和中亞,使這一地區成為“突厥語地區”。
說突厥語的諸部族并不等于中國歷史上的“突厥人”,中國歷史上的突厥人屬于這些部族中的一種,但他們相互之間的來源各不相同,生活地域也各不相同,文化生活和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只是在語言上具有“共同性”而已,而這種語言上的共性,只是“語言學”意義上的,還不等各部族之間可以“直接通話”。
13世紀,蒙古人崛起并西征,迫使中亞和西亞的突厥語諸部族再次向西遷移,其中有一個叫做“奧斯曼”的突厥語部族進入安納托利亞,經過十代君主的持續擴張,建立起地跨歐亞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在近代衰落,他所統治的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阿拉伯人紛紛擺脫帝國統治而獨立,最后只剩下帝國統治的核心人群——信仰伊斯蘭教的說突厥語的各部族。這時正好遭遇西方文化界的“突厥學”興起,描繪了一個悠久而龐大的關于突厥人的想象的歷史,奧斯曼帝國的崩潰和西方“突厥學”的興起,使得帝國境內的“信仰伊斯蘭教的說突厥語的各部族”獲得了一種抽像的“突厥歷史”認同感,從而在奧斯曼帝國向現代土耳其國家的轉型過程中,塑造出了“土耳其人”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