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蜀魏三國之中蜀國是第一個滅亡的,一直以來,劉備所在的蜀漢就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勢的存在,地盤也很小,面對魏國的虎視眈眈只得和吳國聯合起來才能勉強抵抗。
可是在關羽被吳國殺害之后,孫劉聯盟破裂,劉備錯誤的決策讓蜀漢更加難以維持,最終早早地在三國爭霸中下場。
有人說面對魏國的進攻劉禪為何不戰而降,其實也不是劉禪過于懦弱,而是在之前的幾場戰役中打光了蜀國的底牌,光是在綿竹之中就戰死了許多蜀漢開國功勛的后代。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出大軍進攻蜀國,當時在沓中屯田的蜀國大將姜維被鄧艾、諸葛緒領兵擋住蜀國的主力五萬大軍,鐘會帶領10萬大軍從漢中進發,打算趁姜維被拖住沒有辦法回訪的時機一舉打下漢中。
姜維不愧是諸葛亮的傳承弟子,在他的帶領下成功退守劍閣,阻擋了魏國的攻勢,沒有外援的情況的,姜維只得固守劍閣等待正面戰場的消息,畢竟魏國遠道而來,如果一直堅守的話他們一定會失敗的。
公元263年10月,鄧艾率領軍隊從陰平出發,一路急行700余里偷襲江油,江油守將馬邈見到鄧艾這樣神兵天降,一下子就慌了神,加上馬邈的手上沒有多少軍隊,于是選擇了投降,魏國再一次在蜀漢站住了腳步。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在聽說江油失守后,便帶領大軍退守綿竹,在第一次作戰的時候他還戰勝了鄧艾,后來鄧艾勸降諸葛瞻說他如果投降的話可以封他為瑯琊王。
諸葛瞻聽后大怒,身為諸葛亮之子,雖然他的才華比不上父親,但是一樣忠誠于蜀國,于是憤怒出擊,可就是這樣導致諸葛瞻大敗,全軍覆沒,諸葛瞻也死于此戰之中。
要說諸葛瞻失敗也是必然的,當時的情形表明只要死守綿竹拖到魏軍糧草消耗一空,諸葛瞻帶領的大軍不是姜維手下那種長期奮戰在前線的軍隊,而是臨時受命的蜀中禁軍,與鄧艾大軍相比他們的戰斗力差了很多,死守是他們最好的選擇,拖延一段時間后,蜀漢必勝,孤軍深入的鄧艾大軍也會在疲憊之后被輕松地打敗。
貿然進攻的話隨行的將士沒有姜維那樣的老練,盡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這樣的新手,面對復雜的戰場他們的能力始終是不夠的,所以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
綿竹之戰是蜀漢最后的光亮,在這場戰役中,諸葛瞻帶領大軍縱死不降,尤其是他跟隨的那些將領,身為蜀漢開國元勛的后代,他們真正將自己先輩意志發揮到底。
據記載,在綿竹之戰中戰死的開國元勛的后代就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的兒子黃崇以及李恢的侄子李球等,很多還是第一次上戰場,可是他們用血與肉來證明自己,沒有辱沒先輩的威名,雖然蜀漢最終還是滅亡了,但是他們的存在為蜀漢滅亡點上了一絲光亮。
諸葛亮晚年才生下了諸葛瞻,雖然很是疼愛,但當時的諸葛亮忙于北伐,沒有時間將諸葛瞻帶到身邊培養。
雖然諸葛瞻很聰慧,但是應變能力還是遠遠不及諸葛亮,綿竹之戰他作為統帥也是因為朝中無人,身為武鄉侯的他自然要站出來為劉禪分憂。
只可惜滿腔熱血雖在,但相比于鄧艾這樣的老將他的謀略還是不足,面對鄧艾的圍困只能落敗。本想向東吳請求援助,奈何距離太遠遲遲等不到,于是披掛上馬準備殊死一搏,在殺死數百人之后力竭,諸葛瞻于陣中自刎而死。
張飛以及他的兒子張苞都是蜀漢有名的將領,在蜀漢他們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夷陵之戰前張飛因為醉酒被部下殺害,張苞也是在跟隨諸葛亮北伐時期去世的,他們死后張家的地位沒有一落千丈,因為張飛的女兒成為了劉禪的皇后,張家也是朝中重要的部分。
張遵是張飛的孫子,當時在朝中擔任尚書,綿竹之戰蜀漢危急存亡,張遵雖然是個文職,但是還是向劉禪請求上戰場,因為他想為蜀漢出一份力,作為張飛的后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怎么可能還安穩留在后方呢?只可惜最后和諸葛瞻一同死在了戰場之上,不過至少沒有辱沒張飛的名號。
黃權原本是劉備的部下,在夷陵之戰中戰敗被曹魏俘虜,無奈之下只得投降,面對黃權投降敵方的舉動,按理說劉備要將他的家族都處死以效尤,不過鑒于只是他一人的做法,劉備還是赦免了黃權的家族,身為黃權之子的黃崇自然對蜀漢感激涕零,加倍效忠,所以在綿陽之中也是選擇跟隨諸葛瞻出戰,最終戰死不降。
李恢是在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投靠過來的,雖然進入蜀漢的時間不長,但是李恢的貢獻卻不低,被劉備委以重任,平定了很多地方的叛亂。李恢的侄子李球是羽林右部督,綿竹之戰中的主力就是羽林軍,也就是蜀漢的禁軍,當時蜀漢的主力都在姜維手中,面對鄧艾的進攻只得將這些羽林軍派到前線,李球作為羽林軍的統帥之一在綿竹之戰中奮勇作戰,最后慘死其中。
綿竹之戰后,蜀漢全面落敗,諸葛瞻、諸葛尚、張遵、黃崇、李球這些人在戰場中雖然沒有辱沒先輩的名聲,但是這次戰敗卻讓蜀漢再也沒有余力抵抗魏國的進攻。
鄧艾在大敗諸葛瞻之后乘勝追擊,逼近成都,劉禪得知綿竹之戰蜀漢大軍全軍覆沒后絕望無比,隨后在主降派的勸說之下向魏國發起了投降。
事實上,劉禪不投降也沒有辦法,朝中愿意拼死抵抗的那些人都在綿竹之戰中死去了,剩下的都是黃皓、主降派之流。
遠在劍閣的姜維雖然手下還有蜀漢5萬精銳,奈何劉禪根本不知道那里的消息,他只知道鄧艾兵臨城下,為了能夠讓蜀中人民減少損失,劉禪還是決定了向魏國投降,公元263年11月劉禪投降,蜀國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