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創建至今天,已經歷了95年血與火的戰斗洗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解放軍,就沒有新中國“。在歡慶八一之際,特向新老戰友和讀者朋友們介紹一下我軍稱謂的歷史演變。
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在此之后至1928年春,黨又相繼發動和領導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和湖北東部等地區的起義。此時,工農武裝尚處于從無到有的初始階段,因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稱謂不很一致,必然需要經歷一個從創建到統一的發展過程。
國民革命軍
(1927.8.1~1927.9.8)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發動和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當時,起義部隊沿用原國民革命軍的番號,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起義部隊主力在廣東潮汕地區遭受失敗之后,余部由朱德、陳毅等率領經江西轉入湖南南部,進行游擊戰爭,這一番號即自行消失。
工農革命軍
(1927.9.9~1928.5.4)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湘鄂贛邊界的秋收起義,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此后,各地黨領導的起義武裝隊伍,大多使用這個名稱。
中國工農紅軍
(1928.5.25~1937.8.21)
1928年4月下旬,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起義的農民軍轉戰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于5月4日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1928 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明確規定:各地的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
八路軍、新四軍
(1937.8.22~1946.9.22)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根據中共中央同國民黨政府達成的協議,我主力紅軍于8月2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在江西、福建、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個地區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于10月1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1946年8月下旬,日軍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隨著國共和談破裂,全面內戰爆發,八路軍、新四軍的番號于9月22日正式取消。
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6.9.23至今)
1946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部隊開始陸續使用人民解放軍稱號。鑒于國民黨反動政府奉行”假和談,真內戰“策略,中共中央為了順應民心民意,對我軍稱謂暫未做出硬性規定。比如:山東地區的武裝力量稱作“人民解放軍”,東北三省的武裝力量則叫”東北民主聯軍“。這種稱謂不統一的狀況,先后持續了兩年多。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決定:為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解放全中國勞苦大眾,將我軍主力部隊按區域劃分為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個野戰軍,將地方武裝以地名區分設立西北、中原、華東、東北、華北五大軍區,以及晉綏、豫皖蘇、冀熱遼三個二級軍區。
1948年11月1日,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作出《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將野戰部隊、地方部隊、游擊部隊的團以上單位,一律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
從那時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一直沿用到今天,并將永遠鐫刻在全軍將士和全國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