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在中東地區長期是一個大國,在薩達姆時期,更是實力暴漲。在薩達姆發動政變上臺后,就將掌握在西方手中的石油資源收歸國有,然后利用石油財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展國防和軍隊。這一時期,伊拉克國民收入位于世界前列,政治穩定,社會和諧。
而且薩達姆建立了強大的國防力量,包括120萬的正規軍隊和14萬的共和國衛隊。這些強大的軍隊,在兩伊戰爭中,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確實能夠證明其實力。因此,在伊拉克戰爭前,當時的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伊拉克這龐大的軍事歷練,夠美國喝一壺的。
至少也能堅持個一年半載,即使打不過,也能像阿富汗那樣打長期的游擊戰爭,最后的結果美國必敗。但是,戰爭開始后,美國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打進了巴格達,薩達姆前期的指揮抵抗可謂是土崩瓦解。人們不免要問,薩達姆為何敗的如此之快?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指揮失誤。
在戰爭初期,薩達姆將全國分成了幾大戰區,而且安排自己的親信和親屬擔任戰區最高指揮官。而薩達姆判斷,美國從南部戰區北上,因此,在戰爭初期,就將自己最精銳的共和國衛隊以及敢死隊,大部分調往南部,以跟美軍交戰。
在薩達姆看來,共和國衛隊足可以抵抗美軍幾個月。但是,薩達姆沒考慮到的是,美軍直接繞過南部戰區,繞過了共和國衛隊和敢死隊,直接奔巴格達殺來。直接使得薩達姆全盤指揮錯亂,南部的主力無法快速支援,這是巴格達快速失守的重要原因。
第二,軍隊相互不信任。
伊拉克長期存在教派矛盾,什葉派占比80%的人口,而統治階層的薩達姆屬于遜尼派。因此,在伊拉克軍隊中120萬的正規軍,基本上都是什葉派居多。因為長期的不信任,正規軍跟薩達姆離心離德,這也是薩達姆為什么要組建共和國衛隊,而且全部使用自己家鄉的遜尼派的原因了。
在伊拉克戰爭打響后,薩達姆還是倚重共和國衛隊和敢死隊,而對于正規軍仍然不信任。而且歷來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無論工資待遇,武器裝備都要比正規軍高出很多,因此,使得以什葉派為主的正規軍長期不滿。因此,戰爭打響后,大部分的正規軍并不愿意為薩達姆賣命,不是倒戈就是解散了,這是最重要的原因。戰后伊拉克的高級官員也說,薩達姆在戰爭中只相信共和國衛隊和敢死隊,這是致命的。
第三,美國的威逼利誘。
美國在戰前就開始了對伊拉克軍官的策反,而且在經歷了十多年的封鎖,以及薩達姆對教派的偏見。那些對薩達姆稍有不滿的將領被美軍及時發現,并適時的給予金錢,地位等一切手段的利誘。而且美國還專門建立了對策反的電臺,使用心理戰,使得一些將領失去抵抗的意志。加上戰局的惡化,投降倒戈的將領就越來越多,這也是快速失敗的重要原因。所以,薩達姆的快速失敗,那是必然的。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后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揭秘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