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新聞:一個記者在一個很破舊的道觀看到一個老道士在掃地,于是過去問他:這么大年紀還掃地啊,道觀里的其他人呢?老道士回答:師父和師兄們都下山抗日去了,再也沒有回來過,這里就我一個人。
道教又稱黃老之學或玄門,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信仰,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如果說,老子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那么西漢張道陵就是創建者。
張道陵在創建道教的時候,就提倡一個“不爭”。在如今的中國,佛教的知名度遠遠高于道教,這正是“不爭”教義的要求。中國道教協會也對“不爭”這條教義作出了解釋,那就是“修道者除了要遵守清靜寡欲的教義外,還應持守樸素無為的人生態度?!?/p>
可以這樣說,真正的道士追求的是長生不死以及得道成仙,所以他們在太平盛世的時候都躲在深山中,修煉著屬于自己的道,然而一旦亂世降臨,道士便會下山,救濟紅塵煉本心。眾所周知,在清朝之前,道教都是中國第一大教,可為何在清朝被打擊的這么慘呢?
原來自從清朝入關起,全國的道士紛紛下山,加入了反清復明的隊伍中。這讓本就心虛的清政府十分頭疼,于是他們開始對道觀進行封殺政策,嚴厲控制道觀的規模與數量。那些沒有登記在冊的道觀,則是一律進行拆除。于是在清朝,道士的數量越來越少。
既然都說到道士下山了,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李圓通,早年從戎,后來因為厭倦軍閥混戰而隱遁玄門,其主持的狼牙山道觀香火十分旺盛。而在抗日戰爭爆發之際,李圓通便帶領著山上的所有道士下山,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說道教是“盛世不露面,亂世卻下山”,其實這也沒錯,畢竟道教一貫秉承的就是亂世救世濟人。所以也注定了,他們不會像佛教那般,亂世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