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間,漢人在南方建立過5個政權,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起的非漢族政權,超過了20個以上,遠遠不止五個,只是以五胡:匈奴、鮮卑、羯、羌、氐最為代表。
五胡亂華時期,西北諸胡和鮮卑進入中原腹地,原先的士族被屠殺殆盡,遺留下來的只能往南方遷移,也就造就了江南地區的繁榮。因為難以融合,漢族與五胡之間的廝殺,從來沒有間斷過,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動蕩,到了后期,除了漢化的鮮卑外,其他各族,匈奴、羯、羌、氐都不約而同的走向末路,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匈奴
匈奴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那個虛無縹緲的夏王朝,史書上說法,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了匈奴。秦末漢初時期,匈奴是北方最為強大的游牧民族。漢武帝時期,經過漢王朝的有效打擊,匈奴分裂為五部,退居到漠北。后來匈奴又回到漠南居住,分裂為南、北匈奴。
漢和帝時期,北匈奴被漢軍打敗后,遠走中亞,建立匈奴汗國,等到鮮卑族強大起來后,匈奴故地也就為鮮卑所占有,南匈奴則是作為漢朝的依附存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匈奴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遺留在北方的匈奴為鮮卑人所征服,與鮮卑不斷混血通婚。
等到匈奴建立的幾個政權被滅后,匈奴也就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逐漸消散,到了隋唐以后,不再有記載。可以這么說,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是匈奴在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登臺亮相。匈奴被逐漸融合后,改為漢姓,后裔大多居住在現在的陜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
羯
羯族,從源頭上來講,其實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先前是隸屬于匈奴的一個部落。他們的來歷現在已經是說不清,有人認為不是匈奴一族,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月氏人。
羯族在歷史上的亮相也是非常短暫的,五胡亂華時期建立過后趙政權,因為他們的統治者過于殘暴,在歷史上的聲名很差,等到冉魏滅了后趙后,羯族幾乎被屠殺殆盡,剩下來的也都投降了東晉,而羯族也從歷史上消失了。
據一種說法,羯人曾參與過侯景之亂,然而有些歷史學家也認為,那時的羯胡,其實與五胡時的羯族并不是一族。現在的可以統計到的,在俄羅斯境內,還有著羯人后裔的存在。
鮮卑
鮮卑族的源起,最為常見的說法是東胡族,也有說是東夷、山戎,大約是西漢時期,東胡被匈奴打敗,分裂為兩部,一部居住在烏桓山,一部居住在鮮卑山,也就形成了后來的烏桓族和鮮卑族。
鮮卑起初受到匈奴的掌控,跟著匈奴侵擾漢王朝邊境,匈奴分裂以后,鮮卑開始崛起,尤其是北匈奴遷往中亞,蒙古草原就成了鮮卑的天下。三國時期,東部和中部鮮卑鮮卑曾被軻比能統一過,后來又再度分裂。東部鮮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另外地,拓跋部、禿發部等鮮卑部族也迅猛發展。
西晉時期,天下混亂,鮮卑部族開始參與中原政治。五胡亂花時期,鮮卑建立起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代國等國家,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后來還統一了北方,并且進行了大幅度的漢化。另外地,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后來直到唐朝時期才被吐蕃吞并。
北魏后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西魏又為北周所取代,而建立北周的宇文氏來源于東部鮮卑的宇文部。如我們所知的北周最后是被楊堅建立的隋朝所取代。
等到北周滅亡以后,鮮卑族政權國家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隋唐以后,無論是政治實體,還是民族實體,鮮卑都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在建立政權后,鮮卑族部落基本上都已經解體,經過朝代更替,鮮卑族大多已經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中去,也就逐漸消亡了。
據有關專家的考證,現在的錫伯族極有可能是拓跋鮮卑的后裔。
羌
羌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是華夏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周時曾因秦國的勢力延伸而被迫大規模遷移。羌人先前的實力不弱,又敢于反抗,東漢時期,綿延了幾百年的羌戰,最終敲響了東漢滅亡的大門。
五胡亂華時期,南安羌人姚氏建立過后秦政權,統治時期長達三十多年。隋唐時期,羌人部落活躍于甘青和青藏高原東南部。宋代以后,南遷的羌人和西山諸羌發展成為了藏緬語族的各民族以及現在的羌族。
現在的羌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甘孜藏族自治州、貴州省銅仁地區等地,他們大多居住在高山或半山地帶。
氐
大多數人認為,氐是從羌族分化出來的,因為商代和西周時兩者是不分的,也有人認為,兩者是不同的民族,因為兩族的風俗習慣以及語言等實在有著很大的差別,不管怎么說,氐族的歷史也是比較悠久的。
五胡亂華以及后來的南北朝時期,清水氐楊氏曾建立仇池政權,臨渭氐苻堅建立前秦,略陽氐呂氏建立后涼,其中最為知名的當然要屬以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要不是淝水之戰的失敗,前秦極有可能統一當時紛亂的中國。
淝水之戰后,前秦衰落,所控制的各民族紛紛割據自立,氐族勢力也是大減。
南北朝以后,氐族也就漸漸地融合到了漢族中。后來,有一部分氐族遷移到了緬甸,形成了現在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克倫族,另外一部分氐族,則是遷移到了云南、四川等地,據有些專家的說法,現在九寨溝、平武一帶的白馬藏族就是古氐族人后裔,應該被叫做“白馬氐”。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