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中國一樣同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雖然人口總數位列世界第一,但已經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長。
而作為人口世界第二的印度,人口增長勢頭依舊強勁。印度面積僅297萬平方千米,人口不斷增長,帶來了嚴重的社會、經濟、環境問題,同時也對世界的人類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
1、宗教信仰決定的
印度人是個多信仰的的國家,無論是佛教,還是印度教,都信奉“多子多福”,尤其是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占全國有8 0%以上的印度教徒認為,家庭中必須有兒子,如果沒有兒子,死后都不能升天。為了生兒子,很多家庭選擇一直生育下去,直到生了兒子為止。
2、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不好
其實,印度一直也在提倡人民少生育子女,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國家計劃生育推廣力度不足,一直沒有成效。
1976年,當政的總理英迪拉.甘地就發起過一場控制人口增長的運動。此舉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的反對,在1977年的大選中,選民因此不支持英迪拉.甘地,導致他下野。
獲勝的人民黨不敢違背民意,立即推翻了英迪拉.甘地制定的計劃生育政策,頒布了“家庭幸福工程”。
這項工程以人民自愿為原則,鼓勵少生育,也不堅決反對多生育,這樣計劃生育就等于是形同虛設。在以后的幾十年里,印度人口一直不斷地上升。
為了爭取到更多的選民支持,政黨們對人口問題采取溫和態度。除了總理阿德瓦尼執政時,曾提出“每個家庭只生兩個好”的建議建議,“控制人口”問題的議案,在國會上也是屢屢提出,只是推行不下去。
3、婦女地位低下決定的
印度的嫁妝制度,造成女性地位低下。印度大多數民族習慣有個傳統習慣,就是嫁女兒,需要支付男方很多嫁妝。這導致印度家庭對出生的女孩特別歧視。
給男方拿聘禮,使很多家庭更加貧困。在1961年印度政府就頒布了《禁止嫁妝法》,但至今很多民族還是在結婚時,必須女方陪送巨額嫁妝。
印度教經上也有明文規定,如果妻子在結婚5年內,沒生兒子,丈夫可以再娶妻。妻子多了,孩子當然也就多了。
雖然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印度默認“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這也是導致人口數量增長的一個原因。
4、家庭貧困造成的
印度貧困人口占全國人口的30%以上。人口基數大,育齡人口也多,加上國民流行早婚早育。
女性第一胎生育時間提前,年輕的媽媽又不會照顧嬰幼兒,加上家庭貧困,又缺醫少藥,造成新生兒的死亡率偏高。
嬰兒死亡了,女性就要繼續生育,為了生兒子,女性就像生育機器一樣,不停地生孩子。據印度專家計算,印度每個家庭平均生育五個孩子。
5、避孕措施不足
印度大約70%以上的居民是農村人口,由于交通不便,不利于管理,居民很難及時得到避孕的藥品、避孕工具。
偏遠地區醫護人員嚴重不足,無法開展絕育措施。就連居住在條件較好的城市居民,在一次調查1.68億對夫妻中,只有40%以上采取了有效的避孕措施。
6、國民教育普及不夠
印度實行義務教育,全國有高等院校6 000多所,但是印度50%以上的人口沒有文化。絕大多數農村人歧視女性,不讓女性接受義務教育,使女性文盲過多、素質低。
女性過早結婚生育,少有發言權。家庭只重視生兒子,不重視教育,導致農村居民認知水平偏低。
有書君認為,印度控制人口增長,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印度也逐漸意識到本國人口不斷增長的嚴重性,貧困人口的不斷增加;失業率的激增;男女比例的失調;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增多……不僅嚴重影響本國發展,也關系到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