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南亞大國,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39億人(2017年),而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國土面積272萬平方公里,人口1779.7萬人(2016年)。兩個國家國土面積只相差26萬平方公里,人口卻相差了13.21億人,印度人口數量是哈薩克斯坦人口數量的74倍,兩國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銘蘇先生認為,造成兩國人口如此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兩國的氣候條件迥然不同。
哈薩克斯坦屬大陸性氣候,由于距離海洋較遠,整體降水量偏少,其西南部更是沙漠廣布。由于哈薩克斯坦維度較高,冬季較為寒冷,首都阿斯塔納冬季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0℃。這樣的氣候條件,農作物一年只能種植一季,農業主要以農牧業為主。自然條件較為惡劣,很多地方不適合人類生存,地廣人稀。
印度大部分國土是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西部有少部分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分雨季和旱季。由于是熱帶氣候,全年光照充足,農作物可以多季種植,這就保證了人口發展所需要的糧食問題。
第二、印度的國土質量比哈薩克斯坦優質的多。
雖然哈薩克斯坦的地域廣闊,但是總體的質量并不高。中部的哈薩克丘陵,以及西、南部的圖蘭低地由于地處內陸,受溫帶大陸性氣候影響,干燥少雨,地表皆被荒漠戈壁覆蓋,開發價值較低。哈薩克斯坦真正具有較高地緣價值的板塊有北部濕冷平原、東南部山地和西南部的里海沿岸低地。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
印度國土面積雖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是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占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印度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印度可耕地面積是哈薩克斯坦的8倍,而且土地還是哈薩克斯坦的肥沃優質的多,可以供養更多的人口。
第三、地緣環境不同,導致戰爭對兩國的影響不同。
哈薩克斯坦地處中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方勢力入侵和爭奪的對象,因此這一地區戰亂不斷。雖然蘇聯建立以后,該地區未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是蘇聯在哈薩克斯坦推行不合理的農業政策,導致哈薩克斯坦在1931年-1933年出現大饑荒。根據蘇聯人口普查數據,哈薩克斯坦人口從1926年的397萬人,下降到1939年310萬人,人口下降了五分之一。再加上當時蘇聯參與二戰,成為同德國在東線對抗的主力,而哈薩克斯坦人比較驍勇善戰,在二戰時期大量的哈薩克斯坦男人走上戰場,犧牲的人數達幾十萬。這對于一個只有不到400萬人口哈薩克斯坦來說,人口的損失可謂是非常嚴重的,現在人口能夠增長的1779.7萬人,已經是很不錯了。
印度在獨立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獨立以后,印度雖然同周邊國家發生過幾次戰爭,但是總體而言,戰爭的規模都不大,而且對印度的影響也較小。印度獨立時已經有3億多人口,而最近幾十年,印度國內相對比較和平,可以安心發展經濟,再加上印度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印度的人口規模極度膨脹,估計未來幾年就有可能超過我們。
第四、印度區位優勢比哈薩克斯坦好的多。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距海遙遠,不但降水稀少,而且對外交通極不方便,很多發展條件受限。雖然哈薩克斯坦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由于受自身條件所限不能轉化為生產原料,而交通條件的不發達也影響了礦產資源的出口。
印度三面環海,靠海不但降水豐富,海上交通便利,同時海洋也可以提供豐富的物產,這些優勢都是內部國家所無法比的。根據歷史發展經驗,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國家或世界強國,基本上都是靠近海洋的國家,所以印度比哈薩克斯坦更具有區位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