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稱“蜀”或“川”,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美味的小吃、復雜的地形、辣辣的川妹子以及萌萌噠的大熊貓,是現代人對四川的基本印象。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現如今的四川人,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四川本地土著人,大部分四川人,都是從外地遷徙過去的。
四川的移民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時期。據《華陽國志》記載:戎伯尚強,乃移秦民萬家實之。秦朝統一巴蜀后,對蜀地的控制并不放心,畢竟蜀地自古以來就是割據勢力的常客。秦始皇因此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將秦本地人輸送到蜀地。當時大約有4萬秦民舉家搬遷去了四川。
之后到了三國時期,由于戰亂紛爭,劉備和諸葛亮帶領軍隊進入蜀地,大約有10萬人左右。
到了隋唐時期,統治者對四川采取了和平收復的手段。所以和其他受戰亂破壞的北方地區相比,四川成為了移民們的世外桃源。據隋書《地理志》記載,三十年間四川增長了大約150萬人。
我們都知道四川人無辣不歡,特別是以麻辣聞名。但是,正宗的川味除了麻辣,還有甜香、甜鮮、咸甜等等口味。《蜀都賦》中曾記載:調夫五味,甘甜之和。蜀味的特點是甘甜。
現如今,河南地區是以咸辣為主,山東濟南本幫菜注重以甜面醬調味,這些也都是四川口味的來源。這都是中原地區向四川移民的結果。
其實,最讓四川人口大換血,直到現在還有深刻影響的,有兩次。而兩次遷徙,基本上都是從湖廣地區向四川地區遷徙,故稱之為“湖廣填四川”。
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元末明初的時候。早期金朝和蒙古國一心想要攻入蜀地,但遭到了四川人民的強烈反擊。雖然最后阻擋了金朝和蒙古的進攻,但由于連年征戰,土地荒廢,人口銳減。
元代末年,紅巾軍起義大規模爆發,明玉珍率軍攻入巴蜀,在蜀地建立了大夏國。同時帶去的,還有十幾萬軍隊。由于明氏政權在四川輕徭薄賦,保境安民,大批湖北民眾被吸引入川。后來朱元璋攻入蜀地,開始從湖南湖北、以及廣東等地大量移民入川開荒種地。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湖廣填四川”。
第二次“湖廣填四川”,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也是被人們廣泛熟知的一次。這次人員死傷規模更大,四川本地人口一度銳減至只有九萬人。而導致人員銳減的原因,還是戰亂。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入主四川后,建立大西政權。至此,地主武裝、南明軍隊、滿洲清軍一起攻向起義軍。清朝政權穩定后,吳三桂叛亂進入四川,導致戰火又繼續燃燒。從張獻忠入主四川,到清朝三藩之亂結束,川蜀之地經歷戰爭長達三十余年。
這次的人口銳減,頗有爭議的一點,是說張獻忠進入蜀地后,大規模的進行屠殺,因此世人批判張獻忠,說他殺光了四川人,但經過1980年四川社會科學院召集全國有關歷史學家研究此事后,才發現,四川的大屠殺,實則和張獻忠無太大關系,而是地主武裝階層、街頭無賴、滿洲清軍、南宋殘余勢力濫殺無辜,才導致的結果。但時至今日,很多不明此事的人依然在批判張獻忠。
經過幾十年的廝殺,蜀地尸橫遍野,瘟疫又接踵而至,耕地大面積減少,人口所剩無幾。康熙帝為解決四川人口勞動力、糧食生產、賦稅等問題,采取“移民墾荒”的政策,又把官員的晉升考核與之掛鉤,湖南湖北等地越來越多的人涌進四川。
兩次“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并非單單指湖南、廣西地區,而是由湖南、湖北、廣西、陜西、云南、貴州等地組成,而其中湖廣地區占有比例最大,故而稱之為“湖廣填四川”。
雖然現如今很多四川人都不是本地土著血統,但四川人民因英勇殺敵、浴血奮戰而遭受的苦難,值得世人尊敬并懷念。
Ps:值得一提的是,湖廣地區不止填過四川,還填過陜南。但這不能說明每次的人口填充都靠湖廣地區,歷史上有名的還有“江西填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