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研究生畢業三年,現在這份在新能源行業做技術的工作是G做的第三份工作,離開前兩份工作因為公司平臺不好,更多是領導的問題,領導過于弱,能力不行,G知道入行跟對一位好領導對自己很重要。現在這份工作公司屬于上市公司,行業和平臺不錯,他的領導能力強,業績也好,當時入職也是沖著平臺和能跟著這樣有能力的上司學東西才來了。但來這個公司八個月,公司管理嚴格,領導性格暴躁,管理風格過于強勢,團隊業績不錯,但領導并不關心下屬,比如G完不成計劃目標,領導根本不安慰不指導,直接公事公辦,就是強壓,G感到壓力很大,感覺天天被押著干活,自己根本學不到東西。上周自己項目進度沒有完成,硬著頭皮向領導求助又被領導罵了一通,G覺得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和領導交往也是越來越想回避,很想離開這種環境,G覺得自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希望有一位更Nice一些的老板,但是G覺得自己三年跳槽三次,又擔心找不到好機會,問我怎么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怎么管理這樣的上級。怎么管理上級是一門學問,坊間有很多管理上級的技巧,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工作者,這些技能并不難學,據我這么多年觀察,很多職場人與上司關系緊張很多不在于不懂人際技能,而是無心學習維護,情緒阻礙了自己運用技能。職場上在管理上司前要先想好管理好自己的預期和自己的心態,要認識到:很多初入職場的員工延續了學生思維,把領導當成學校的老師。指望在職場上還能有象在學校老師一樣不求回報,以幫助自己成長為工作內容的領導。
不光是初入職場的人,很多在工作很多年的人也覺得自己職場不順利是因為沒有碰到好領導,好導師。我們也經常看到成功者多是遇到貴人,于是很多人都對領導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領導要能指點迷津,甚至最好提供資源。職場如果能得一導師,當然非常幸運。但是將領導看成導師,是太理想化了,職場中沒有人不想找人包容自己,指導自己,大多數人找不到,職場上是需要價值交換的,領導找你基本目的是希望你能產生價值,而教你只是為了讓你勝任工作,領導絕對沒有義務要讓你舒服,讓你成長。很多管理上級的書都強調要看到上司的優點,主動求教,學習別人的優點當然重要,職場保持主要也是必要的,但上司有沒有優點是一回事,你做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是另一回事,你主動求教很必要,但他人回不回應你的求助卻不是必要。職場不是學校,領導不是老師,你進入職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交朋友,也不要指望同事都是朋友。在職場上我聽到最多的表達就是不喜歡。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怎么辦?不喜歡自己的領導怎么辦?不喜歡…
確實人的一生中工作長達三四十年,做不喜歡的工作、和不喜歡的人一起工作等于人生黃金時間都生活在痛苦中,做喜歡的工作更容易出成績。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世界上并不存在理想的工作,很少有人能一開始就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工作,然后這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中沒有任何讓自己討厭的地方;職場上不可能人人對你保持善意,更不要說彼此喜歡。工作中喜歡和勝任是個加強回路,喜歡的事容易勝任,勝任的事也容易喜歡上。我們當然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是工作初期選擇權其實是有限的,而且有幸做了喜歡的工作,往往更在于情緒態度層面,而不是真正的能力,職場上更多情況是先勝任,才慢慢喜歡。同樣,職場上的人際交往,上下級能彼此有化學反應自然很好,但做好各自的工作往往更重要,合作時不做豬隊友是基本。在學校里我們經常因為喜歡某個老師,某門功課才學得好,可是在職場上不行,職場上合作的上級更應該參考對醫生的態度。我們生病時看醫生,幸運的話,可以遇到醫德醫術都好的醫生,但如果某位醫生掌握你的生死,你會因為不喜歡他就不找他看病嗎?職場上,經常會遇到不如人意的人和事。現在職場中人大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工作者,在初級階段,能力差異其實沒那么大,但職場機會確實不均等,在職場長跑中能不能有機會展現能力才是差距的根本。有人過于自戀于自己的能力,經常會覺得懷才不遇,憤憤不平,感慨自己明珠暗投,沒有遇到伯樂。實際上只有情緒穩定能力發揮才會穩定。做任何事都要經常反思做事的初心和目的。大部分人,在行動的過程中忘記自己的目的,中途也就會忘記為何出發。越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越是難以在更高層面上取得成績。
人與人之間只有在交換中才能有價值實現,交換的可能比互相喜歡更重要。所以職場上可以不互相喜歡,但一定要表現出自身的價值。01/ 建立起靠譜的專業能力比設法“管理”他人更重要職場成長是做事和做人的修煉過程,會做事是基礎,與人交往的分寸都是在做事中不斷學習提升的。在職場初期,取得實際業績往往就能表現出很好的潛力。但在初期機會不多、技能欠缺的情況下,想取得成績比較困難,要取得第一筆實績,要多花精力在做好工作上。其實初期的工作不會太難,公司的考核標準絕對不可能是為難大多數人,如果經常達不到,大多是基本功不達標或者努力程度不夠,而基本功又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學習和練習的。所以無論哪種情況,普通員工只要勤奮一點,多些耐心,多花點時間精力在工作上,初級階段取得成績反而是越容易的。做為職場新人時,閱歷尚淺,領導對你的期望其實不會太高,如果能保質保量做好自己的工作,再能積極接手他人討厭的、嫌麻煩、不愿做的小事,勇于承擔責任,往往比與領導搞好表面上的關系更重要,隨著你的不斷前行,建立起靠譜的專業能力,再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與上級相處的能力,會建立起良好的職業形象。在初入職場時,進入好平臺,有個好領導很重要,但是自己的態度和狀態在前面,顯示自己是個值得被他人投入的人永遠最重要。天助自助者,在迷茫時,有導師可以指點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他人幫助你也許未必要回報,但是如果你自己是一幅立不起、沒有前途的樣子,就完全不值得他人費力了。你越是自立自強,越能獲得他人的幫助,越是愿意在求諸他人時付出努力越能得到他人的欣賞與支持。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自己是貴人才能經常遇到貴人”。我們經常說職場需要成年人,成年人和兒童最大的區別是成年人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愿意付出代價,兒童會把喜好放在第一位。我們要為自己的成長負責,不要因為不喜歡某人就放棄自己的成長可能,凡事不要總讓情緒影響自己的表現。不喜歡某種食物就不吃,不喜歡一個老師就學習不好,不喜歡一個領導就跳槽也是一樣,這是不成熟的表現。很多人確實是一入職場就遇貴人,做喜歡的工作,我們只能說有些人是幸運的,但認真看很多成功人士都經歷過極其不喜歡的,喜歡上工作是因為從工作中得到成就,獲得成績,而不是因為某個人。因為沒有人應該為你的事業負責。很多時候,我們只有能做好不喜歡的工作,和不喜歡的人打好交道,才有可能漸漸喜歡上工作,有能力選擇和喜歡的人打交道。職場上要學會從目的思考問題,而不是讓情緒本能控制自己的行動,職場上磨煉好自己能力遠比期望他人更nice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