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西游記》 醒悟人生道
竇 旭 民
《西游記》是一本古典神話小說,也是一本富有哲理的人生啟蒙書。書中的主要人物——唐僧師徒四人,其實分別代表著現實中人的某一部分。唐僧體現人的軀體,雖文雅卻軟弱無能;孫悟空體現人的內心,一直都在追求自由;豬八戒體現人的欲望,好吃好色不愿出力;沙和尚體現人的理性,少說話埋頭苦干。就連那白龍馬,也體現著人的意志,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唐僧師徒的西游,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實際就是種種嚴峻的考驗,取經的過程,實際就是逐漸成熟的過程。
聯想人生之路,何嘗不是如此?世界風云變幻,人生充滿矛盾,只有歷經蹉跎歲月,在人生道路上跌跤摔打,爬起來繼續前行,才能增強意志,豐富知能,領悟真諦,獲得成功。
唐僧是一個凡人,受唐朝皇帝的委托,帶領弟子到西天取經,乃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而為了修成正果,就得經歷一番苦難。所謂“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正是這樣,看起來軟弱無能的唐僧,還是信仰堅定,心有信念。一路上再怎么危險,修行再怎么艱難,他都沒有失去理想,終于功德圓滿。
——信仰最重要,堅定不動搖。
孫悟空追求自由自在,不愿受到約束。然而,哪來的絕對自由?心可以遨游九天之外,行為卻要局限于天規之內。
自由本就是相對的,必須有一定的范圍。無拘無束是不現實的,凡事皆有規矩,在規矩之內方可享受自由。“齊天大圣”是虛的,還得接受玉皇大帝的領導。即使受封后,還得受佛祖管教。
——自由固可貴,須在范疇內。
豬八戒貪吃、偷懶又好色,遇到困難就退縮,動輒就要散伙返回高老莊,總在想著當上門女婿的快樂生活。他一直都想得到更多,卻從不想有所失去。如在五莊觀孫悟空摘來人參果,竟被他囫圇個吞了下去,根本不考慮還有師傅和其他徒弟。自私自利,身懶嘴饞。當然,經歷一番修行后,有所改變,最終也修成正果受封。
——戒貪戒懶惰,少些自私心。
沙和尚既沒有孫悟空的本領,也沒有豬八戒的毛病。話語不多,任勞任怨,只知道肩挑擔子,服侍唐僧。他不在乎功名,只是專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一路上默默無聞,貌似木訥,其實大智若愚。
——理性處世事,話少是非少。
白龍馬是取經隊伍中一個不起眼的成員,人們似乎忘記了它的存在。但是,它在完成取經的任務中功不可沒。雖說在取經路上,它只管蹄子朝西奔,不管具體事,可也受過千難萬險,吃盡了苦。肉體凡胎的唐僧,一路全靠白龍馬的馱負。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從未退縮,意志堅定,始終穩穩的馱著唐僧砥礪前行。沉默中顯示力量,前行中體現意志。
——意志堅如鋼,事業定成功。
《西游記》內涵豐富,包羅萬象,是生活的教科書,是人生的啟示錄。正如魯迅所說:“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人生路上,人人都是取經人,怎么才能獲得真經,從《西游記》里即可得到答案。
202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