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
|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發展健全的人格、增進心理健康水平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其特點可以從目標、內容、方式方法、組織原則等方面來體現。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可具體為下面五個方面: 1.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愛好、氣質和性格特點,達到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悅納。 2. 協助學生認識所處的環境和他人,發展良好的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 3. 協助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和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發展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4.協助學生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促進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業的提高。 5.協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性戀觀、職業觀和價值觀。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人的心理活動和品質來展開的,具體包括下面幾方面: 1.智能方面-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 2.情緒方面-樂觀的人生態度、情緒的調節(良好情緒培養和不良情緒的消除)、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強等。 3.意志方面-自主獨立性、勇敢堅強性、堅持性、責任心、敢于接受困難和挫折的挑戰等。 4.學習方面-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 5.社會方面-認識和接受現實、樂于交往、適應環境、正確的勞動觀和職業觀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激發學生內在動機為中心,注重啟發學生對心理教育有關知識的領悟與應用。常用的方法有∶ 1.討論法-專題討論、自由發言、腦力激蕩等。 2.認知法-閱讀和故事、錄音錄相、圖片和文學藝術欣賞等。 3.操作法-游戲、作業、心理測驗、講演、表演等。 4.角色扮演-劇情表演、小品表演、雙重扮演等。 5.行為改變-示范學習、果敢訓練、自信心訓練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組織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組織原則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1.學生主體性原則 2.平等尊重性原則 3.啟發自覺性原則 4.積極適應性原則 5.“教為不教”性原則 6.藝術性原則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還在探索過程中,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模式。這里介紹有關的兩個模式供參照。 (一)活動教學的模式 1.活動教學的概念:活動教學,主要指以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2.活動教學的特征: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為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倡導以“主動學習”為基本的習得方式;側重以“程序性知識”為基本學習內容;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素質整體發展”為取向的教學。 3.活動教學的目標:情感目標—人對社會、對自然、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與情感;技能目標—包括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如勞動技能、生活自理技能、言語表達和人際交往技能等;認知目標—以問題解決為基本內容。 4.活動教學的主要模式 (1)技能操作類教學模式:“示范—操作—反饋—操作—自動化—創新”,如言語表達技能、放松訓練技能。 (2)情感發展類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活動交流—小節內化”,如應付挫折、自信心訓練模式等。 (3)問題解決類教學模式:單元設計教學:“設置情境—確定問題—擬定解決方案—執行方案—總結評價”,如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問題化教學:“問題情境—假說推測—活動驗證—做出結論”,如具體問題的解決。社會調研教學:“布置課題—展開調研—撰寫報告—評價總結”,如調查學生休閑活動情況。專題研究教學:“確定專題—收集資料—擬定發言提綱—討論交流—總結”,如討論生命的歷程。 (二)“問、想、做、評”的教學模式 1.問:就是問題,提出問學生的問題,或安排問題的情境。 2.想:就是思考,鼓勵學生思考想象,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3.做:就是活動,運用各種活動方式,讓學生從“做”中“學”。 4.評:就是評價,運用暫緩批評、欣賞創意的原則,重視形成性評價與自我評價的方法。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方案設計 (一)設計思路:主題—單元模式 (二)設計步驟 1.主題單元題目的確立 2.單元內容的確定和教案的編寫 (三)設計要求 1.緊扣心理教育目標,結合學生實際,確立本學期心理教育的主題方向和單元題目。 老師可先對本班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發現其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確立該學期心理教育的主題內容和單元題目。比如,針對本班學生成績有所下降,特別是學生抓不著學習重點和難點的情況;針對班上人際糾紛增多,班集體有不團結的現象;以及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比較自卑等情況,確立以下心理教育的主題內容和單元題目∶ 主題方向 單元題目 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怎樣聽好課? 怎樣作好筆記? 怎樣整理學習材料并抓重點? 怎樣有效地復習? 人際關系的指導-你需要朋友嗎? 什么樣的人討人喜歡? 什么樣的人令人討厭? 如何與同學保持良好關系? 認識并悅納自我-我是誰? 我的優點與自我欣賞 我的缺點與自我改善 自尊與自愛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狀況,確定每個單元課程的具體內容和課程目標,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單元內容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如“我的優點與自我欣賞”一課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內容上有程度的不同∶小學生的優點主要以學習成績、禮貌行為、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等明顯的行為表現為主;而中學生除了外顯的行為表現,還包括了思想、情感、意志、個性等方面的優勢與表現。另外,內容的確定還需要注意科學性原則和超前的社會適應性原則。 3.在確定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時,一定要主要教學目標明確和具體,不能籠統,泛泛而談,要有可操作性。 如“我的優點與自我欣賞”一課的目標是:①讓學生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②讓學生學會發掘自己的閃光點;③讓學生欣賞自己的優點,樹立自我接納的健康心態。 3.在教育形式和方法的選擇上,要注意年齡特點。 如小學生以游戲活動為主,而中學生則可以加入一些心理小測試和劇情表演等。另外,要注意動靜結合,使方法多樣化和功能整合化。 4.教學過程的各個步驟,都要以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主線,不能偏離方向;同時要注意各環節內容的銜接和過渡。 5.教學準備要充分,要考慮好教學場地,準備好所需的教具和有關材料,必要時請助理教師或學生協助。 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組織 (一)課程組織的基本環節 1.課堂開始: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明確本課程教學的目的。方法可有:預熱法(通過游戲、唱歌、節拍等活動來調動積極性)、澄清法(開門見山)、介紹法(配對介紹、自問自答、記者提問等)。 2.主體教學過程:引導法(啟發性提問、開放性提問等)、反饋法(學生語言的重復或情感的反饋等)、明朗法(反饋加理解)、面質等。 3.課程結束:回顧與檢討、計劃與展望、祝福與道別等。 (二)課堂組織的注意事項 1. 充分的課前準備。 2.注意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和協助者,而不是權威。 3. 強調平等、尊重、真誠和接納。 4.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大膽發言與討論,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注意引導討論的方向,并隨時給予啟發,對重要的地方要及時給予強化。 6.教學活動中,教師盡量表現出幽默,使心理教育活動能輕松愉快地進行,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的參與和投入。 五、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例分析 (一)智能訓練 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訓練等課例。 (二)學習心理指導 包括學習動機、興趣、態度、習慣、方法和考試心理輔導等課例。 (三)自我意識的培養 包括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有自信心等方面課例。 (四)情緒和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培養良好情緒、善于控制情緒、應付挫折和危機、熱愛生命等課例。 (五)人際關系指導 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友誼、克服不良的社交行為、異性同學的正常交往等課例。 (六)消費和休閑心理指導 包括培養正確的消費觀與消費行為、合理安排休閑時間等課例。 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案 小豬和小兔 礦泉街瑤臺小學 馬燕玲 一、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認識情緒控制的重要性:小事不自控,可能成大禍。 2、學習在與人發生沖突時,能調控自己的情緒。 二、教學方式: 1、展示投影和觀看錄像。 2、講述與討論。 3、短劇表演。 4、心理訓練。 三、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在憤怒情緒驅使下的沖突行為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 2、事先編制短劇故事,準備同學表演。 3、準備一些反映學生情緒控制的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同學們,當我們取得好成績或者受到老師、同學們的稱贊時,我們將會有什么情緒?(高興的情緒)誰能做個高興的樣子給大家看看?當我們遇到不愉快的事,就很容易引起憤怒的表現,誰能做憤怒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2、 出示小豬、小兔生氣的投影片。 你們猜想它們為什么憤怒呢?你們想知道嗎?現在你們一邊看投影,一邊聽“小豬和小兔”的故事。 二、心理激蕩 1、如果你是小豬會怎樣做?如果你是小白兔又會怎樣做? 2、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3、表演短劇 (1)當小軍正在看一本有趣的漫畫書,小杰突然走過來把書搶走,小軍要求小杰把書還給自己,可是小杰就是不聽。 問:小軍該怎么辦? (2)下課了,小云在操場上跳繩,突然一個籃球飛過來,打中了小云的身上,原來是小明。。。。。于是他們就打起來。 表演后討論:小云、小明做得對嗎? 如果小云接受了小明的道歉,結果會怎樣? 小云和小明應該怎樣做? 總結: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別發火,要冷靜。如果這小事不控制情緒,就可能造成大禍。 三、自由宣泄 1、 當你被同學不小心撞倒了,摔得很疼,而對方卻不賠禮道歉時,你怎樣想?你會怎樣做? 2、 平時你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你是怎樣做的呢? 3、“哈哈笑”活動: 讓同學先模擬憤怒的樣子,緊握拳頭,咬緊牙頭,半分鐘后,放松拳頭和面部表情,開始哈哈大笑,直到感到高興為止。 4、游戲《踩氣球》 游戲后表揚踩到的同學而沒有與人發生沖突,能控制情緒。 四、體驗分享 1、你喜歡上這一節課嗎? 2、平時在與人發生沖突時應采取怎樣的態度? 五、歸納總結: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小事不自己控制,就可能造成大禍。我們在平時遇到不愉快的事,要記住對自己說“別發火,要冷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