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消協發布《房屋家居領域投訴情況專題報告》,其中曝光了房屋中介的四大問題,包括亂收費現象嚴重、存在霸王條款、資金監管過程中違規操作、隱瞞房屋真實情況。昆明中介市場上也有類似問題,甚至還存在房源造假、吃差價、散播謠言等亂象。
即將大學畢業的丁同學最近正在為找房子發愁,她幾乎每天有空就上58同城、搜房、趕集等網站瀏覽,或者直接到中介門店看房子??墒墙雮€月過去了,一處滿意的房子也沒找到。她說,網上或中介門店前標出的很多房源標價都很便宜,比如位于昆明市中心小花園附近,一套一室一廳的精裝單身公寓租金才650元/月,但是進一步詢問,對方就會說“這個房子已經沒有了”,然后給你推薦其他的。
與租房相比,二手房市場的假房源問題也比較突出。市民程先生今年4月初通過中介購買了一套位于北市區的二手房,但時至今日,多個售房網站上依舊有這套房源的圖文信息,而且標價不一,相差數萬元。根據網站信息,記者撥打了多個二手房地產經紀人的電話。一旦詢問房源是否有假時,經紀人會立即轉而介紹其它房源。
“在我們業內,這叫廣告房,就是通過低價假信息吸引眼球,得到聯系方式后再推銷真房子?!庇兄薪榻浖o人坦言,目前,在昆明二手房源信息比較多的網站有七八家,大部分網站的搜索結果都是按時間排序,為了能讓自己的頁面在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隔一段時間他們就去刷新房源。不停地刷新帶來的結果就是,一套房子換幾個價格重復發信息,內容真假不一。
“該房源剛剛賣掉”,“建議看看不在一個樓層的同一戶型”、“戶主臨時提高了售價”……記者調查發現,如果跟房產中介詢問房源、要求看房,很可能會得到這些回答。
近期,國內一份公開報道的調查數據也顯示,70%的用戶遭遇過假房源問題,80%的用戶上過網絡房源假圖片的當。
中介兩頭吃差價
5月4日上午,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到位于西山區立夏路一家新開的房產中介門店,30歲出頭的店長講了一個故事——
最近,有位客戶委托他們店急售一套位于西華小區的房子,要價45萬元。當店長到西華小區看那套房子時,發現那套面積為75平方米的二室住宅不僅戶型方正、南北通透,而且緊對該小區的中心花園、位置頗佳,裝修也在中等水平,按照市場價,起碼在50萬元以上。得知房主因女兒遭遇車禍急需用錢,且對方不了解市場價,店長給對方開出了38萬元的價格,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客戶答應以42萬元的價格銷售。
“我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這么實惠的房子你想都不要想了,如果誠心要買房,留下你的電話,我們會給你推薦其他的房源?!钡觊L毫不避諱地對記者說,等他湊夠錢,就找個熟人向房東買下這套房,過段日子再把它掛出來賣,掛55萬元?!暗箓€手,起碼能多賺八九萬元?!?/p>
在店長的“如意算盤”中,這套房名義上是委托他們店賣,但現在他是不會拿出來賣的。這個滿臉帶笑的店長還不忘叮囑店里幾位年輕員工:“想在中介混,得多向我學學苦錢的本事?!?/p>
按照該店長的說法,目前昆明的房產中介相當多,生存壓力都不小,所以會進行一些變通,“合理吃點差價”,這是中介公司由來已久的現象。
記者多方探訪發現,中介公司通常不讓買賣雙方見面,制造信息不對稱,交易不透明。中介公司要維護自己的權益,怕買賣雙方私下交易造成“跑單”,但這種不透明的交易方式也給了不法中介可乘之機。
標準不一,費外有費
“契稅合同金額1%-3%”、“中介服務費成交價2%”、“貸款服務費貸款金額1%”……類似掛在墻上的《房產交易費率一覽表》,在記者走訪的多個中介門店內都能看到,表中除了以上幾項,還有“土地出讓金”、“印花稅”、“個人所得稅”、“買賣公證費”、“貸款資料費”等,累計近20項。
雖然各店的收費項目大同小異,但具體到部分項目標準卻不一樣,其中不少項目實際上國家早已明令取消。對此,有中介人員表示,表只是一個參考,具體收費還要跟客戶談。
“中介的收費標準根本不算透明,他們的說法也是虛虛實實,稍不留神就被坑?!弊罱鼊偼ㄟ^某中介門店購買了滇池衛城小區二手房的趙女士說,在多方咨詢做足了備功后,她與中介據理力爭,購房公證費從總房款的5%。降到了1%。, 此前中介聲稱的“1%貸款服務費”也免除了,算下來,少給中介交了近萬元的冤枉錢。
散播謠言,誘簽合同
事實上,今年開春以來,在一系列樓市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一二線城市房價相繼上漲,昆明的一些中介機構甚至就通過傳播政策謠言,鼓動購房者“迅速出手”。
今年3月份,位于人民中路的某中介店經紀人就曾對記者稱,“4月1日后國家會出臺新政策,提高貸款首付比例,要買房的最好趕早過戶”。然而,4月1日所謂的“新政”并未出臺,這位中介經紀人又開始散播“5月1日后將出政策”的說法。
時至今日,樓市從緊政策不但沒有出臺,相反從5月1日起,還嚴格執行了“營改增”政策,購房的稅費相比此前小幅降低了。
除此之外,記者還發現,一些房產中介依靠誘簽“陰陽合同”賺取高額“低評費”或“墊資費”,甚至為購房者制辦假離婚證收取“工本費”。其中,在5月2日,位于西園路的某房產中介經紀人就曾向記者表示,只要向其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務費,就可協助以“高評房價”的方式套取購房“首付款”,換句話說,就能“零首付”購房了。
云南財經大學不動產投融資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指出,在樓市不景氣的當下,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整體過得都不算好,出于“生存本能”,一些目無法紀的中介人員就使出“險招”、“怪招”來招攬生意。其中國內最為典型的是房產中介機構截留消費者的購房款來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就昆明來看,除了備受詬病的“吃差價”、“陰陽合同”、“亂收費”等亂象外,近期甚至出現了個別房產中介經紀人為客戶開假發票的違法行為。
周大研說,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取消房地產經紀人員職業資格許可和認證后,近兩年來,房產中介行業的從業人員準入門檻越來越低,加之樓市不景氣,整個行業都空前浮躁,服務品質不斷下降。以上“亂象”不僅導致房產中介行業的整體形象大受貶損,從長遠看,也不利于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他建議,未來中國經紀人還是應該像國外學習,進行持牌考證制度,并回歸到中介的本源,只有這樣才能讓客戶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對于行業的規范和經紀人的素質提高都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