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引言
道尚取乎反本,里何求於外飾 ——北宋 歐陽修
“江水之東,金陵之左,右間有一小澤”取名為句容,其為金陵的東南門戶;同時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古代美學由唐朝的大氣華美轉向宋代的婉約極簡,要求絕對的單純:即圓、方、素、質的純粹。蘇洵文風雄奇勁簡、曾鞏為文自然淳樸、徽宗筆墨天成妙體眾形、汝窯官窯圓潤流暢等,無不講究“極簡、樸素”之美學標準。
本案為陽光城進駐南京的第一個實際操盤項目,承載著企業品牌與文化落地的重任。如何提取傳統美學之精華,融入到項目設計中,是接下來設計考慮的重點。
思考與策略|三重境
基地呈狹長的形態,界面較長,原始空間單一又有限制。怎樣做到從空靈的場所到充滿生活化場景的變換,是傳統意境到現代生活方式的結合。
空間推演▼
經過空間的推演,我們整合空間布局,拉伸進場空間,做到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并設定三重不同主題空間。
平面推演▼
簡化空間上的層次與線條,強化入口儀式感、處處留白,與建筑高冷相依相容,暗喻時代的高雅與脫俗,光與影、虛與實相互交織,打造出一種自然而然的靜謐空間。
設計與推導|三重境
“尋山”為主題,石為表現特征,這個空間強調的是黑石的純樸與白墻的淡雅之間的對比,樹與水的柔,弱化石的硬的感受。
場景表現▼
設計細節▼
一個完全不同的情境:空靈、明凈。以光作為媒介,以山作為端景,穿過光影,步入觀山,水流花開。
場景表現▼
設計細節▼
為通向樣板房的歸家路線,我們以“光”與“塵”為設計概念,用“樸”“拙”“逸”三種氛圍以石造境,豐富歸家動線的故事性。
場景表現▼
設計細節▼
尋山|造山歷程
如何化繁從簡,保證效果落地,我們與甲方設計師針對本項目共同編制了《設計品控管理控手冊》和《陽光城南京區域景觀標準工藝工法》,旨在突出重點部位、重點工藝、重點材料要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在工程施工中,結合手冊,用心校正設計期望與實施效果的差距:
01- 墻面白麻打樣過程實錄
景觀外立面是樸素簡潔的美,材料選擇對山東白麻和湖南白麻做了比對,山東白麻的質地更加純粹、無雜色,材料的面層應該是自然紋理,有質樸感覺,同時不希望有過重的機械加工痕跡。所以最初設想的是寬度不均勻的拉槽面,但是推敲過程中發現,加工后材料面層生硬,且縫寬度誤差和對縫誤差遠無法到達設計之初的精度,為此設計選樣時在拉槽的基礎上,組織了一輪人工橫向敲打。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02- 景石擺放(模型與設計推演)
為體現簡潔美到生活化場景的變換,設計在空間內布置了很多自然形態置石組合,有岳西黑自然面組合、泰山石組合、礫石粗細搭配組合等,首先在前期空間上先模擬所有的置石基本組合、尺寸、自然形態樣式,再去礦山和采料廠去實地甄選,如下推演:
附圖1:模型推演岳西黑景石組合形態,確定大致形態、大小、高度: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附圖2:在石料廠挑選石頭,確定了尺寸關系,反推到草圖中模擬最終組合效果(組圖展示)
附圖3:現場最終效果把控(組圖展示)
03- 苗木的選擇
苗木設計在前段配置時,設計對每棵苗木的空間尺度和形狀進行了推敲,然后固化苗木身份信息,往返南京、蘇州、常州、宣城等多地甄選,再根據甄選完成的苗木信息錄入到空間中比對最終效果:
尋美|見山
停下來,只是為了放下嘈雜,享受這一段從容不迫的散步時光……
感悟|三重心境
霧里看花:每每項目零開始,點點滴滴中匯總條件、梳理信息,需要去努力描繪心中所想。如霧里看花,美好卻不像真實。
去偽存真:設計到落地的過程中,細討落地效果與實施可行性的各種方向,再則拆解景觀細節,細化剝離,讓多方了解到每個部分的細節組成,這樣才能更精準的表達,并完成最終的景觀效果落地。
輕描淡寫:細微的細節和節點都是不可小覷的,再復雜的工藝標準,都由這些“不起眼”組合而成,由小到大,考究細致;正如宋代美學,觀之質樸大方,簡約而卻不簡單。
項目名稱:句容融悅東方
景觀面積:5600m2
建設單位:陽光城集團南京區域 劉廣、鄒士奎
景觀單位:LAURENT羅朗景觀
施工單位:常州夏溪園林
本資料聲明:
1、本資料為要約邀請,不視為要約,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來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體以實物、政府主管部門批準文件及買賣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為準。如有變化恕不另行通知。
2.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無必然聯系,僅供讀者參考;
3.本資料制作時間為2019年3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