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金順順
著名的150定侓說:人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維持大約150個人的穩定且深層次的社交關系,其余再多的只不過是過眼云煙。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分給陌生人的多了,分給朋友的便少了。
當你的微信好友有100個人的時候,這意味著你放在每個人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只有百分之一。
每增加一個人,我們與真正的朋友相遇和溝通的時間、機會就會更少一點。
同理,生命是有長度的,把時間分給不重要的雜事,那么重要的事情在人生中的占比就少了。
人與人之間親疏有別,事與事之間有大有小。
你的人生很貴,別和破事糾纏,在有限的時間里活出無限的快樂,才是你要做的。
相識百人,不如知己一人
佛說:我們來到這世間是為了歷劫的。那么好的朋友,就是來幫我們渡劫的。
到了一定年齡,你會慢慢發現,能一起喝酒閑聊的人很多,可能在深夜聽你傾訴的人很少,看上去關系不錯的熟人很多,可是真的懂你能幫你的人卻很少。
時間識人,落難知心,不在巔峰時慕名而來,不在低谷時慕名而去,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2011年,高曉松因酒駕入獄。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好朋友”都離他遠去,避之不及,唯有老狼,孤身一人去看他,遞給了他十萬塊錢,沒有叱責他,也沒有談交情,只是淡淡說了一句:
“我去年演出比較多,而你在里頭吃糠咽菜呢?!?/p>
一句話讓高曉松感慨萬分。
年輕時的高曉松才華橫溢,眼高于頂,看誰都不順眼。
有人因為名氣利益與他相處,有人看不慣他的臭脾氣,與他斷了交情,可唯有老狼,始終包容著他狂妄。
他們的情誼細水長流,一直都如最初認識時候的那樣美好。
“我們倆其實就是互相看著個鏡子。”
老狼曾說,高曉松的開朗、樂觀、直率,讓我灰暗的宅男生活能有點樂趣。他能帶我干我想干、但不敢干的事,玩樂隊、出唱片。都是他帶著我。
高曉松說自己太容易被光鮮亮麗的世界沖昏頭腦了,要是沒老狼拽著,根本不知道在名利場里打滾,會變成什么樣。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真正的友情就是這樣,有些話不用出說口,對方便懂了,有些事不用要求,對方便做了。
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你陽光明媚時,他不會來湊熱鬧;你一片黯淡時,卻會用他微弱的光芒溫暖你。
你不一定總能見到,但他一直就在那里,因為從未離開過你。好朋友,求精不求多,真正的知己,可遇不可求。
年紀越大,我們越要做減法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不知什么時候,微信朋友圈代替了我們真正的社交。
人們熱衷于添加微信好友,似乎微信里的人越多,就可以說明自己的朋友圈越廣。
可伴隨著微信好友列表里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真正可以卸下光鮮的外表,進行心靈深處溝通的人卻越來越少。
人們每天在各色人物中間奔波,整個世界越來越焦慮。
對于社交的焦慮,對于戀愛的饑渴,對于升職加薪的追求,這一切,似乎在人們心中造成了一個“擁有得越多才能越幸福”的假象。
殊不知,很多時候你奮力追求的這些所謂“有用”的東西的時候,常常會忽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
那個曾陪你度過生命中最黑暗日子的人你還聯系著嗎?
那個從小玩到大的發小最近還好嗎?
那個曾經約定過要做一輩子好朋友的人現在怎么樣了?
更多的時候,我們無法得知。
原來,我們每天花費在聊天上的時間竟然給了那些群發“早安”的人,給了那些幫忙砍幾刀領東西的人,給了那些根本不熟悉的人……
人們互相之間不知道從什么時候也開始強行套近乎了,從“大姐”“大哥”變成“親”這個字眼,心里總不是滋味。
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有一期,來了8位非常年輕的藝人,黃磊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打招呼之后便躲進廚房做飯了。
“說真心話,你們來,我沒什么感覺。因為我和你們也不熟,我沒必要和不熟的人費力瞎扯。”
寥寥幾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你的時間,應該留給值得的人。
回過頭來,仔細想想,一天24小時,除去吃飯睡覺的10個小時之外,大概還剩下14個小時。
在這14個小時個小時里,我們有多少是留給了我們至親至愛的真朋友,又有多少時間精力都浪費在了那些粗淺的友誼上。
所以,你最應該學會的不是如何去得到,而是怎樣去舍棄。
要想清楚何人、何物、何事對你是最重要的,是值得你花費時間精力去小心呵護的。
養成一個定期清理的習慣,刪掉通訊錄上不熟悉的人,慢慢的學會斷舍離。
對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信息不看不轉;舍棄那些于成長無益的圈子;遠離垃圾人和各種負能量。
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把讓你焦慮的東西都清理干凈,也是給自己前行的路上減輕負擔。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突然想到不知在哪看到的一句話:朋友圈里沒朋友,就像老婆餅里沒老婆一樣。
現在有個很流行的詞叫“社交降級”,指的是同居不說話、點贊不聊天、記不住同事的臉等等一系列的“虛偽社交”。
很多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也會去快速的互換微信,通過好友申請,卻再也沒了交集。
還有一種更低配版本的“社交降級”,微信里隨處可見——我通過了你的好友申請,但我不記得你是誰。
這種感覺歸納起來,就是:越社交,越孤獨。
何炅有一次在一檔節目上提到錄完節目約韓雪去吃飯,而韓雪的答復卻是“要回家寫作業”。
“要回家寫作業?”
這一答復被網友認為是不想赴約的推托之詞,可真相卻是因為韓雪每天都要學習英語三個小時,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當其他人被飯局繞的團團轉,一天到晚著急的赴約聯絡感情時,韓雪卻憑借著這每天3小時的英語學習,養成了高度的自律和高質量的獨處習慣。
之前,她在TEDxSuzhou Women年度大會上發表了15分鐘的純英文演講,演講視頻曝出,網友紛紛感嘆
“不愧是女神,果然自律才能獲得最大的自由?!?/p>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空杯心態。
顧名思義,這個詞的意思是:想要接納更多的東西,就要懷著放空過去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清洗自己的大腦和心靈。
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清洗掉雜亂的人際關系,專注自我,提升自己,唯有如此,你才能擁有更加廣闊的世界。
前不久,“女子網購30萬,丈夫被逼跳樓”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人們都在指責女人花錢無度,我卻在想,這30萬里,有多少東西是她真正需要的呢?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買東西不再是基于我需要它,所以我買它,更多的反而是
“打五折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錢,買買買!”
“還差幾十塊滿減,隨便買個東西湊單吧!”
“這個衣服不好看但是便宜,買了不心疼?!?/p>
于是我們的衣柜里堆了無數的便宜衣服,但是真正需要出席正式場合的時候一件都穿不出來。
時間耗費了,錢花了,結果到最后,除了一堆可回收垃圾,什么都沒有。
其實,無論是人還是事,都講究一個詞:寧缺毋濫。
只有當你把買十件衣服的錢拿來買一件衣服,衣柜才會經典;
把做十件事的精力拿來做一件事,事業才能成功;
把亂七八糟的情感聚集在一個人身上,友情才是純粹的。
如同佐佐木典士在《簡單的生活》中寫道:
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