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神通不是修出來的,是眾生本來具備的,但是要明心見性以后才發出來的。換句話說,沒有得到自在神通的境界,就不能算是真悟道了。一般認為,神通是能夠看見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或者聽到耳朵聽不見的,但這些現象很多是精神病態,不是神通,要分辨清楚。 唐代禪宗有名的龐居士龐蘊,學問很好,一輩子不出來作官。他住在湖北重鎮襄陽。襄陽在唐代是中國文化財富集中區域,《三國演義》講劉關張諸葛亮等人,一輩子鬧來鬧去就在那一帶,就是那么重要的地區。龐居士家中富有,中國人喜歡把富貴連起來,有錢就貴。如果只是貴,地位高,可是不富,就不算福氣。過年常在門上貼「五福臨門」,五福不包括貴的。貴不一定就富,龐居士全家四口,他和妻子和一兒一女,都是悟道的人,是非常特殊的家庭。 龐居士跟馬祖學禪,他的修行功夫很好,什么白骨觀、數息觀、念佛都會,但是不能解決問題,此心不安。不知道你們諸位學了半天,心安了沒有。學佛的人就算什么都會,有個還沒解決的問題,就是生死問題。生從何來,死向何去。學佛學了半天,成佛是成個什么東西?我們所有懷疑的問題都在內。 龐居士最后去找馬祖,就問一個問題,「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這個問題是問達摩祖師來中國傳佛的心法是什么。他問佛的心要,心中心。密宗有心中心法門,有心中心咒。佛過世后,這個心法在印度傳了二十八代,到達摩祖師,他也是太子出家的。他發現佛法在印度已經要衰微了,看見東方的震旦(就是中國)有大乘氣象,因此渡海來中國,在廣州上岸。當時是中國的南北朝,南方是梁武帝,北方是北魏(云崗石窟、嵩山少林寺都是北魏建立的)。 達摩祖師大概先在廣州住了一段時間,因為后來他和梁武帝對話,他回答「不識」。在我沒去廣東之前,一直就把這回答理解成「不認識」,等到學會了一點廣東話,才回頭想起,原來達摩祖師的意思是「不知道」。好,先交待了祖師西來。 回到龐居士問馬祖「什么是祖師西來意?」他問得非常簡單,單刀直入,哪像你們學禪,連問個問題都拖泥帶水。馬祖怎么回答呢?「等到你一口把整條西江的水喝下去了,我才告訴你。」這就是禪,問的是什么話,答的又是什么呢? 如果是換了你們,一定要罵格老子,這馬祖簡直是瘋子!可是龐居士一聽就悟了。這是什么道理?后來有人亂加解釋,說坐禪坐到氣住脈停,就是一口吸盡西江水,真是不知所云。 龐居士悟道后,把全部家財用船載到江心沉掉。這又是為什么?別的地方有記載,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布施?他說人沒有錢不會做壞事,把錢給人了,這人會去做壞事,就是幫人造惡業,所以寧可把財產沉到江中。還好他們一家人都悟道了,否則這還得了,太太不跟他鬧才怪。 這一下,他們家徒四壁,就靠編織籃子過日子,靠自己勞力吃飯,不是過不勞而獲的日子。這也是龐居士同門師兄弟百丈禪師的教訓,百丈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到了七八十歲還是照樣耕作。有一日,龐居士嘆一口氣說:「難!難!難!」他是講悟道難,「十石油麻樹上攤。」好像想把十擔麻油攤在樹上,麻油當然不會停在樹上,一定流下去了,這個同一口吞下西江水一樣地難。他的太太在旁聽見了,就回答他:「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到處都是道,也不是一定要研究什么《維摩詰經》。他夫妻倆好像為了菩提在斗嘴,他女兒龐靈照聽到了,就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佛法就只是如此,沒什么難和易的。 龐居士說過,神通與妙用如運水和擔柴。什么是神通啊?你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茶來了能喝,這都是神通!是自在神通。除此神通,都是鬼通。你怎么長大的?你怎么會說話?你怎么會記住東西?你怎么會聽懂《維摩詰經》?是什么東西讓你能做到的?你找也找不到它,這就是不可思議的自在神通,每個人都是現成的,還要去哪里學? 作人平凡就是佛。一般人學佛學成了瘋子,不肯平凡。佛在悟道之后感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個個是佛,佛所有的智慧德相大家都有,為什么不能悟道?「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那你只要不妄想不執著就好了嘛,是不是很簡單?你說,是啊,所以我天天在除妄想。唉,你那個除妄想的念頭不又是妄想執著嗎?所以你連一缸水也喝不完,更不必說一江水了。 佛十九歲出家,苦行求道十二年,肚子都餓扁了。后來明白這不是道,就出來接受人家的供養。一直跟他一同修道的幾個人,就離他而去,認為佛犯戒了。佛得到補充營養,才有在菩提樹下一坐七天而悟道的結果。所以悟道之后就大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本來佛在悟道后就要入涅槃了,釋提桓因等天人,懇請他留下來教化眾生。佛說「止!止!」你們不要勸了,「我法妙難思。」佛法是不可思議的,而凡夫偏喜歡在思議上搞,要怎么講呢?后來天人再三懇求,就先為世人說小乘法,比較簡單明了,最后才說大乘法。這一說就說了四十九年,到了八十一歲才走。 這就是祖師西來意啊,就在吃飯喝茶中,你們很多年輕人何苦來這里聽經?我看你眼睛都張不開了,累了就睡就是佛法嘛!還在那里打坐,不敢睡。覺都不敢睡,哪有本事一口喝盡西江水? 后來龐居士要走了,他有個好朋友位居藩鎮,是唐代的地方大員,等于是軍閥。龐居士知道要走了,就通知這個好朋友,要他來。你看,龐居士生死自在,可以預知自己什么時候走。朋友來了,龐居士告訴他兩句很重要的話,「但愿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就是說,寧可把什么都放下都丟掉,不可以把沒有的硬抓進來。講完了,他把頭在朋友身上一靠,就走了。其實龐居士告訴他朋友這兩句話,是一語雙關,一方面是講佛法,另一方面是暗示他,不要野心太大想作皇帝,他沒有這么大的福報。 還有個說法,龐居士宣布他第二天中午要走了,到了第二天差不多是時候了,他就叫女兒出房間,看看太陽當頂了沒有。靈照出去看了,回來說,當頂是當頂了,不過太陽周圍多了一圈。龐居士覺得奇怪,就下座自己去看,那知道靈照竟然自己坐上去,搶先一步走了。你說龐居士沒神通,他怎么可以預知死期?你說龐居士有神通,他居然還上女兒這個當!等龐居士回房間一看,女兒已經走了,他自己只好遲一步走。他兒子當時在田里工作,妻跑去告訴他兒子,說老頭子走了,兒子聽了,站著拿個鋤頭就走了。老太太看這情景,一家四口一下子走了三口,氣得「不知所終」。我推測龐婆可能一氣之下,去了寒山寺,因為文獻上記載,當時在寒山寺常有個老婆子出現,所以我作這樣的聯想。他們一家人對生死都有把握,有自在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