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病之所以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究其原因在于原發(fā)性痛風缺乏病因治療,因此不能根治。
治療痛風的目的是:①迅速控制痛風性關(guān)節(jié)炎的急性發(fā)作;②預防急性關(guān)節(jié)炎復發(fā);③糾正高尿酸血癥,以預防尿酸鹽沉 積造成的關(guān)節(jié)破壞及腎臟損害;④手術(shù)剔除痛風石,對毀損關(guān)節(jié)進行矯形手術(shù),以提高生活質(zhì)量。
一、一般治療
1、 飲食控制:應采用低熱能膳食,保持理想體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動物內(nèi)臟、沙丁魚、蛤、蠔等海味及濃肉湯,其次為魚蝦類、肉 類、豌豆等,而各種谷類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雞蛋等含嘌呤最少。嚴格戒飲各種酒類,每日飲水應在2000ml以上。
2 、避免誘因:避免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穿鞋要舒適、防止關(guān)節(jié)損傷、慎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某些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等。
3 、防治伴發(fā)疾病:需同時治療伴發(fā)的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
二、急性痛風性關(guān)節(jié)炎的治療
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暫緩使用降尿酸藥物,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動,延長發(fā)作時間或引起轉(zhuǎn)移性痛風。
1 、秋水仙堿(colchicine):可抑制炎性細胞趨化,對制止炎癥、止痛有特效。應及早使用,大部分患者于用藥后24h內(nèi)疼痛可明顯緩解,口服給 藥0.5 mg/h或1 mg/2 h,直至出現(xiàn)下列3個停藥指標之一:①疼痛、炎癥明顯緩解;②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等;③24h總量達6mg。若消化道對秋水仙堿不能耐受,也可靜脈給藥, 將秋水仙堿1~2mg溶于0.9%氯化鈉溶液20ml中,緩慢注射(>5 min)。靜脈給藥起效迅速且無胃腸道反應,單一劑量不超過2 mg,24h總量不超過4mg。需要指出的是秋水仙堿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接近,除胃腸道反應外,可有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肝細胞損害、脫發(fā) 等,有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說明書為禁用)
2 、非甾類抗炎藥(NSAIDs):通常開始使用足量,癥狀緩解后減量。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癥狀,也可能加重腎功能不全,影響血小板功能等。活動性 消化道潰瘍者禁用(參考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用藥)。
3 、糖皮質(zhì)激素:通常用于秋水仙堿和非甾類抗炎藥無效或不能耐受者。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ACTH)25 U靜、脈滴注或40~80U肌肉注射,必要時可重復;或口服潑尼松每日20~30mg,3~4d后逐漸減量停服。
三 間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療
旨在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降尿酸藥物分為兩類,促尿酸排泄藥及抑制尿酸生成藥,二者均有肯定的療效。為防止用藥后血尿酸迅速降低誘發(fā)急性關(guān)節(jié)炎,應從小 劑量開始,逐漸加至治療量,生效后改為維持量,長期服用,使血尿酸維持在327μmol/L(55 mg/L)以下。此外為防止急性發(fā)作,也可在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同時,預防性服用秋水仙堿0.5 mg,每日1~2次,或使用非甾類抗炎藥。單用一類藥物效果不好、血尿酸>535 μmol/L(90mg/L)、痛風石大量形成者可兩類降尿酸藥物合用。
1 促尿酸排泄藥:抑制近端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以利尿酸排泄。由于大多數(shù)痛風患者屬于尿酸排泄減少型,因此,腎功能正?;蜉p度異常(內(nèi)生肌酐清除 率<30 ml/min時無效)、無尿路結(jié)石及尿酸鹽腎病的患者可選用下列排尿酸藥,但用藥期間應服用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1~2g,每日3次;或堿性合劑="" 10ml,每日3次,使尿ph保持在6.5左右,并囑大量飲水,增加尿量。如尿液過堿,可形成鈣質(zhì)結(jié)石。①丙磺舒(probenecid):0.25="" g,每日2次,漸增至0.5="" g,每日3次,每日最大劑量2g。主要副作用:胃腸道反應、皮疹、過敏反應、骨髓抑制等。對磺胺過敏者禁用。②苯磺唑酮="" (sulfinpyrazone):50mg,每日2次,漸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劑量600mg。主要副作用:胃腸道反應、皮疹、骨髓抑制="" 等,偶見腎毒性反應。本藥有輕度水鈉潴留作用,對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慎用。③苯溴馬隆(benzbromarone):是一新型促尿酸排泄藥。50mg,每="" 日1次,漸增至100="">30>
2 抑制尿酸生成藥: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阻斷黃嘌呤轉(zhuǎn)化為尿酸,減少尿酸生成。用于尿酸產(chǎn)生過多型的高尿酸血癥,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藥者,也可用于繼 發(fā)性痛風。目前這類藥物只有別嘌醇(allopurinol)一種。別嘌醇:100mg,每日1次,漸增至100~200mg,每日3次。300 mg以內(nèi)也可每日1次,超過300mg分次口服。每日最大劑量800mg。主要副作用:胃腸道反應、皮疹、藥物熱、,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等,偶有嚴 重的毒性反應。對于腎功能不全者,應減量使用。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等。
四、腎臟病變的治療
除積極控制血尿酸水平外,堿化尿液,多飲多尿,十分重要。對于痛風性腎病,在使用利尿劑時應避免使用影響尿酸排泄的噻嗪類利尿劑、速尿、利尿酸等,可選擇 螺內(nèi)酯(安體舒通)等。碳酸酐酶抑制劑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兼有利尿和堿化尿液作用,亦可選用。其他治療同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損害。 對于尿酸性尿路結(jié)石,大部分可溶解、自行排出,體積大且固定者可體外碎石或手術(shù)治療。對于急性尿酸性腎病,除使用別嘌呤醇積極降低血尿酸外,應按急性腎功 能衰竭進行處理。對于慢性腎功能不全可行透析治療,必要時可作腎移植。
五、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對于血尿酸水平在535μmol/L(90mg/L)以下,無痛風家族史者一般無需用藥治療,但應控制飲食,避免誘因,并密切隨訪。反之應使用降尿酸藥 物。如果伴發(fā)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癥、心腦血管病等,應在治療伴發(fā)病的同時,適當降低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