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個關于招聘的故事:
一個跨國公司需要招聘計算機技術人才,負責國內招聘的老姜聽一個圈內的高管朋友介紹一位據說是計算機天才的25歲小伙子,但他學歷只有高中文憑,而有了6年的專業計算機工作經驗。
面試后老姜覺得公司非常需要這樣的人才,然而這位小伙子要求月薪酬不能低于3.6萬,由于老姜所屬的公司是屬于高利潤的行業,所以老姜初步也同意這位小伙子的要求。
由于上市公司的薪酬結構,超過了一定范圍,就是需要上報到香港總部。老姜讓人事部開始走相關流程,然而,被香港總部不同意3.6萬月薪開給一個只有高中文化的人,因為一般只有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才能達到這個薪酬。所以需要高管的擔保,由于老姜跟這小伙子只有一面之緣,所以就犯不著為一個新員工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老姜事后很感慨的說,低收入的職業,學歷可能不太重要,但高收入的職業,學歷還是第一個敲門磚。這位計算機天才就吃虧在沒有過硬的學歷。
卓老板不太認可老姜的觀點,卓老板認為這位計算機天才他不單單吃虧在學歷上,他更是虧在急功近利了,如果他先做出成績了,比如手上有自主研發成功的案例,如Foxmail郵箱,而現在手頭上還研究著一款足以顛覆世界的軟件,比如說“微信”,那么就算他只有小學文憑,就算他要求的薪酬再加兩個零,我相信也有大把公司的老板相中這匹千里馬。
而文中的“計算機天才”,只是老姜的圈內人介紹而已,并沒有任何作品能看到,也沒有任何證明他實力的案例,換我是老板,我也只當他吹牛。
作為老板,只考慮這名大將能否為自己攻下城池國土,所以有作品的就先看作品,沒作品的才要參照學歷。一個沒作品又沒學歷的小伙子,你憑什么拿3.6萬的薪酬呢?
比如說沒有學位沒有著作的陳寅恪是怎么樣能當上清華大學的教授呢?
1925年清貨國學研究院成立的時候,有四大導師:第一位是開創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國維;第二位是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啟超;第三位是從哈佛大學回來的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三位導師性格各異,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導師中最晚到校的陳寅恪,在當時并不出名。還是一個沒有作品沒有學位的人。
陳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導師,一說是國學研究院主任吳宓所推薦,他因為了解陳寅恪的博學而推崇備至;還有一說是梁啟超提名的,據說梁啟超為了推薦陳寅恪,還曾與清華校長有過一番舌戰。校長說,陳寅恪一無大部頭的著作,二無博士學位,國學研究院的導師,怎么能連這些都沒有呢?梁啟超說:“沒有學銜,沒有著作,就不能當國學院的教授啊?我梁啟超雖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沒有陳先生三百字有價值。”梁啟超還說:“這樣的人如果不請回來就被外國的大學請去了。”后來在識貨人的強烈支持之下,36歲的陳寅恪就當了國學院的第四位導師了。
沒有文憑著作的陳寅恪之所以能當教授的教授并不是因為誰擔保他,而是他的博學。據記載他在課堂上講授的學問貫通中西,他在課余分析各國文字的演變,竟把葡萄酒原產何地,流傳何處的脈絡,給學生講述得一清二楚。他上課時,連清華的教授們也常來聽。有人稱他為“活字典”也有人稱他是“教授的教授”。
沒學位當上高位的還有一位神話人物:
孫猴子雖然從菩提老祖處學得一身本領,但因為菩提老祖不允許著自己的名號,所以孫猴子就等于是一個完全沒有文憑的厲害人物,你看,孫猴子不也是超級天才么,但只憑上竄下跳的本領到天庭了求職了,也只能謀得一個養馬的弼馬溫。
但后來他擁有獨身打贏十萬天兵天將的實戰案例了,別人才會恭恭敬敬尊他為齊天大圣。也因為他擁有如此漂亮的案例了,觀世音跟如來佛祖也才會欽點他當護經大使。走走形式后,就給他斗戰勝佛一個高職位。
所以卓老板認為沒有高起點的人,與其將心思花在尋找伯樂上,不如好好折騰出自己的能耐來。千里馬常有,相樂不常有。但若你能溫酒斬華雄了,十八路諸侯自然都會尊你是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