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也是辯證論治的一種不可少的客觀依據。目前臨床常用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關候肝;右關候脾胃;左尺候腎;右尺候命門。脈象受到季節氣候,地理環境,飲食情況及個人性別、年齡、體格等因素的影響,會有一些變化,屬于生理范圍,不應診為病態。
對成年人診脈,應用三指定位法,即先以醫生的中指按在病人掌后高骨(橈骨莖突)內側的橈動脈上定關脈,然后食指按在中指關脈之前定寸脈,用無名指按在中指關脈之后定尺脈。三指隆起呈為弓形,指頭齊平,以指腹按觸脈體。三指平布,疏密要適宜,布指的疏密要與患者的身高相適應,身材高大的布指宜疏,身材矮小的布指宜密。小兒寸口脈部位甚短,不宜用三指候寸、關、尺,可采用“一指(拇指)定關法”,不再細分三部。此外,診脈時應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患者診脈前要避免較大的活動或精神刺激,以使氣血和調,才能反映出真實脈象。
脈象分為28種
1.表脈——浮。
2.里脈——沉、牢、伏。
3.寒脈——遲、緩、結、緊。
4.熱脈——數、動、疾、促。
5.虛脈——虛、弱、微、散、革、代、短。
6.實脈——實、長、滑。
7.氣脈——洪、濡。
8.血脈——細、弦、澀、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