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軒易醫脈法》
張潤杰 著
結合《易經》
建立象思維
剖析26部脈
以下為本人在閱讀
《岐軒易醫脈法》時
對其26部脈象的筆記整理
如有錯誤
還請指正
寫在前面
——以下思維導圖皆由本人創建
浮脈類
1、浮脈:脈勢上浮,脈位浮
2、洪脈:脈大而來盛
3、虛脈:無力
4、散脈:(脈形變化+脈之來去)散而不收
5、芤脈:脈體大而內空
按之中央空,兩邊實
6、革脈:芤弦合革
(脈中缺少精血+脈管緊張度高)
7、濡(軟)脈:極軟
8、微脈:脈形體極細小,似有似無
沉脈類
9、沉脈:下沉之勢
10、牢脈:不移、不動、不散
沉而有力,實大弦長
氣血聚之極:氣聚成形
11、實脈:有力
(脈體長滿三部,微強,愊愊然)
12、弱脈:沉細而極軟
13、細脈:脈體細
遲脈類
14、遲脈
來去遲為遲之漸:舉之來急來促為數之漸;舉之來遲來緩為遲之漸
15、緩脈:緊張度低
熱邪必兼來勢盛:熱脹冷縮
風邪必兼浮:風性開泄,營弱而緩
濕邪必兼脈體邊界不清:濕為陰邪,黏膩而濡,浸淫脈體
平脈:常人之脈
16、澀脈:往來艱澀,不充實
17、結脈
來去之結:結之漸
結陰:氣機出入阻滯
至數之結:結之甚
18、代脈:脈形不均勻
代:變更、替代
責之于脾:脾脈代
死:病情嚴重不易治
數脈類
19、數脈
火之漸:來去急促、薄急
火之盛:來盛去衰
火之極:至數六至
20、滑脈:往來前卻
(如氣裹霧,進而又退,原地輾轉)
21、緊脈:緊張度高;
如切繩,如轉索,左右彈手
22、促脈
23、動脈:跳動,跳突,厥厥動搖如豆,無頭尾
長弦短
24、長脈
上部超過寸(溢):脈氣之升太過
下部超過尺(覆):脈氣之降太過
長則氣治:長脈能上下貫通,是人體陰陽能夠上下升降之象
辨長不能忽略脈之粗細:長脈雖主氣機升降,但氣之升可由氣血之壯或斂而升
25、弦脈
舉之不來:來去振幅偏小
26、短脈
輕取脈體,寸和尺短縮:淺層氣機升降失調
輕取脈體即于三部,重取而見某部脈體不及本位:深層氣機升降失調
心得
1、《岐軒易醫脈法》是《岐軒易學叢書》系列中的一本。
2、《岐軒易醫叢書》是一套由“理論-脈法-藥物-驗案”為思路,整體全面的一系列書籍。
3、以《易經》、《黃帝內經》為基礎建立的立法方藥,與教科書上對脈法的理解不同,對臨床指導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