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藍釉瓷器鑒定方法:看彩繪,白色瓷器繪有彩畫,務必詳察其色彩與質地是否為同一光澤。若質地溫潤而彩畫光澤極強,多為真坯假彩的偽制品。因此,對素地彩繪的瓷器應特別注意。
灑藍釉創燒于明代宣德年間的景德鎮,之后停燒。到了清代康熙時期才又恢復生產。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灑藍釉瓷器呈色穩定,做工精細,很多輔以金彩裝飾,也有少量輔以五彩和釉里紅裝飾。由于燒造時的工藝復雜,成功率比較低,因此灑藍釉瓷器在當時也是比較珍 稀的一個品種。清代后期,灑藍釉瓷器的燒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無法與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從收藏的角度講,清代的灑藍釉瓷器還是以康、雍、乾時期的制品為佳。
“灑藍釉”又稱“雪花藍釉”,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 點;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于藍釉之中。從藍釉瓷器的拍賣市場情況來看,盡管歷年來在海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拍的藍釉瓷總量達數千件之多,但除去那些明顯的真品、仿品,以及來歷不明、真偽難辨的器物外,來源可靠、流傳有序的藍釉瓷精品并不多見。
我們通??匆患糯?,容易看大,不看小。容易從宏觀上觀型看紋,而忽略微觀的分析與認定。事實上,如能掌握微觀的要素,則乃為鑒瓷里手。當我們從漢至晚清、民國一切古陶瓷全部主體可見識的情況之下,我們將某一個年代、某一類器物全面認真地從胎至釉等細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它們的共性之點存在特別突出。而只要抓住這一點,盡然足以斷真論假。比如南北朝的塑件,只要以微觀法看到器面有瑪瑙原石粒和脫落的坑點,便一定沒錯。這是因為,只有此時的器物,因溫度不達而出現這一特征。再如宋汝的斜開紋、元中期的釉面瑪瑙粒小白點,以至唐黃釉金沉底、進口蘇料早期鐵斑深陷,并錫斑爆外有開裂痕。至正器錫斑內陷,成化中期因釉厚而平等青色極淡。康熙青花色分九種,故而有凸感等等。所有的一切器物,尤其以官器御品,都有極 具特色的突出點,只要用心細細鉆研便會找到。而一旦掌握這些微觀識別的方法,將不會斷錯。任何器物,最 大的可能只會出現:像將元器定在了元末明初,將永樂釉紅和洪武的搞錯,但真與假絕不會搞錯。因為太多的最 具特征的特殊現象,永遠不可仿制。微觀法所包范圍極廣,從形到胎至釉、彩料、配方和彩的裂紋等等,保羅萬象。以至如宣德的桔皮紋、成化的氣泡、康熙的鐵斑點、道光的波浪釉等,都是微觀范圍。融會貫通合理應用,鑒瓷將不會出錯。
而且,主要以清雍正、乾隆以及清中晚期的藍釉瓷為多,元、明兩朝的藍釉瓷精品非常少。然而,市場上一旦出現的藍釉瓷精品,只要估價合理,總是會受到藏家的追捧。元代霽藍釉白龍紋菱口盤原歐洲私人收藏,2014年由中國藏家購藏交易價:1600萬歐元
從近幾年的藍釉瓷拍賣市場情況來看,雍正藍釉瓷無疑是大贏家。盡管乾隆藍釉瓷的上拍總量更多,但高價成 交者多是雍正藍釉瓷。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會上推出的三件雍正藍釉瓷器:清雍正·霽藍釉撇口觀音瓶、清雍正·霽藍釉橄欖瓶和清雍正·天藍釉六楞葫蘆瓶分別以602萬港元、1634萬港元和458萬港元高價成 交。
我國的古瓷之中,古人們為了令其精美,想方設法地將太多的珍貴元素碾碎,加入器物之中,有的在胎里、有的在釉內、也有的在彩中,這些不同的元素在器物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自漢最精美的器物之中有稀有元素入內如:寶石、瑪瑙,瑪瑙入胎、瑪瑙寶石入釉;自南北朝開始玉粉入器。而唐時邢器入玉多,越器入瑪瑙這是事實。唯越秘和耀秘則是玉和瑪瑙入胎入釉最完 美的結合器,并已有微量寶石入內,從而水晶瑩潤,成為國粹。進入北宋官窯、汝窯等,有大量寶石粉的溶入。于是五彩之光呈現。從宋至清,所有的官器中的御品,絕 對是一種“無寶不燒器”的局面。據說國外以中國古瓷內含稀有元素的這一必然事實為基本點,在研究鑒定瓷的儀器應當是切實可以的。當我們不可理解為什么古瓷會閃爍出不同于器物本色之光彩時,應當認識到,其實由于太多鮮為人知的寶貴元素。被粉碎后添入器里彩中,它們的真實面貌發生了某些變化,這樣我們不便一眼認出,但只要努力的下功夫探究,應不難明白。要觀玉和瑪瑙,要從兩晉南北朝這種低溫器開始,因為這樣可觀到原石粒。而觀寶石則要從清向遠古看,因為晚清御用器中更明白,而當從表上看明白后,再向釉中轉入,如此方可看得更明白。我國的古瓷是國之瑰寶,說國寶不是夸張,而是真實的寫照。從稀有品元素存在上認定,也是一個切入點。而釉下有稀有元素的在漫長的歲月中會出現分離、重組結構變化。這是一定存在的,它們的折射晶體之光?;虺啥褷睢⒒虺删€狀、或成點劃線狀。自有其道理和規律可循,而只要有這些真正的表現則無假器可言。
另外,上海古玩古玩心2014年春季拍賣會上也曾亮相過一件“清雍正·霽藍釉梅瓶”,當時估價為100—150萬元,終以253萬元成 交。藍釉瓷器雖然沒有華麗的紋飾和造型,卻在簡約中讓人們領略到其雅正之姿、秀麗之美,即便是在青花、粉彩等占有大量市場份額的情況下,仍然有其固定的收藏群體和收藏市場,長期為藏家們所鐘愛。
灑藍也叫青金藍,是瓷器釉色的一種;它誕生于明代宣德年間,后來工藝失傳直到清康年間仿照灑藍工藝重新開始了灑藍釉瓷器的生產。清官窯灑藍釉瓷器是中國工代瓷器中較少為稀 少的珍貴品種之一,灑藍釉以其特 有的色彩光澤讓人感到一種深邃莊重的高 貴氣質,在如今的古玩市場中清代官窯灑藍瓷器是極為少見的珍 稀品種之一,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灑藍釉瓷器鑒定方法:看釉面,火光極亮的瓷是新瓷,也不能認為凡無火光者就是舊瓷,因為作偽者常除去新瓷上的火光以模仿舊瓷。此時,應辨別釉面上的痕跡。因為舊器經過數百上千年的流傳,其表面上必會或多或少留下痕跡,顯著的地方肉眼就可看見,稍暗的地方,迎光也可看到。用顯微鏡觀察則更一目了然。新器肯定毫無痕跡,即使有,也是人為痕跡必不自然,只要用心細看,還是能區分清楚的。作偽者還常將年代近的瓷器底釉和款字全部磨去,以充年代久遠的沙底名瓷,或改成年久的款識,另裝燒釉。因此,鑒別時必須注意底釉顏色是否與別處一致,款字走勢是否與該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