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曾提到“中國式好人”這一概念,中國式好人經(jīng)常有這些特點:愛面子、非常隱忍、對外人好卻對家里人苛刻,給外人的感覺是老好人,很有責任心,可強大的道德壓力同時也讓他們內心十分煎熬,如果極端的話,會做出一些常人不可思議的缺德事情。
中國式好人實際上屬于討好型人格的一種,只不過中國式好人更進一步,顯得極端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討好型人格,主要怕別人失望,過于在乎別人的感受。不善于拒絕的人是痛苦的,因為如果你自己不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別人將會安排你的生活。
格雷戈·麥基沃恩的《精要主義》就是教我們如何面對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的一本書。
仔細回顧下,你是否曾面臨這些情況?
你是否曾感到心力憔悴?
你是否過度用勞累卻沒有發(fā)揮所能?
你是否曾覺得自己只擅長做瑣碎小事?
你是否覺得自己忙碌卻效率低下?
你是否覺得總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卻不善于拒絕?
如果你的回答時肯定的,那么你是一名非精要主義者,而你需要的恰恰是精要主義。
精要主義意味著“更少,但更好”,并把這條原則當成行事的鐵律。這種思維方式倡導學會區(qū)分差異,選擇真正精要的事情而為之,做好對的事情。它不是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盡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達到個人貢獻峰值。
精要主義要求我們做事切勿貪多求全,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須區(qū)別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事情,排除非精要之事。它是一種自律的、系統(tǒng)的方法,用于決定個人貢獻峰值所在,然后輕松地執(zhí)行。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模式是:選擇,甄別,取舍。
第一個模式是選擇。現(xiàn)代社會的選擇多種多樣,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癥,選擇確實是困難的,但精要主義者第一步便是培養(yǎng)做出選擇的能力,否則別人將會替我們選擇,你將面臨許多自己不想做的事。
第二個模式是甄別。如果你格局夠大,發(fā)現(xiàn)這世界上大部分事情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極少數(shù)事情是有意義并值得堅持的,這就需要我們花時間來探索所有選項,辨別值得做的事情,以便花更少的時間來做,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
第三個模式是取舍。貪多求全是大忌,有所取就必須有所舍。做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而放棄其他選項,否則你的人生將疲于奔命,而不大可能有所成就。
同樣,養(yǎng)成精要主義思維,有以下三個步驟:
探索——區(qū)分無意義的多數(shù)和有意義的少數(shù)。
排除——擺脫無意義的多數(shù)。
執(zhí)行——讓有意義的少數(shù)做起來毫不費力。
最開始探索更多選項,保證以后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如何進行探索?它有以下5個要素。
1.抽離,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間。忙碌總是擠占了我們的生活,精要主義者在評估事情的重要性之前,需要探索選項,抽出時間或空間單獨思考,來真正反思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比如,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安排兩周時間,什么也不干,專門用來閱讀,不為別的,只為思考。
2.審視,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作者提到了培養(yǎng)“新聞記者”的四種方法。第一種是寫日記,成為自己人生的記者。寫日記要追求“更少,但更好”,著眼于宏大圖景或趨勢,捕捉標題,尋找自己每天每周的導語;第二種是實地探索,認清問題本質。通過深入實地研究,認清本質聚焦于最重要的細節(jié),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第三種是捕捉不正常與不尋常,透過喧嘩的表象直抵故事真正的內核。第四種是走出逃避推諉的怪圈,逃避推諉會導致不必要的惡性循環(huán),要走出怪圈就需要明確問題。
3.游戲,擁抱內心孩童的智慧。游戲是一種最純粹的表達,個性得到最真實的展現(xiàn),游戲是非功利的,蘊含了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游戲鼓勵我們進行新的探索,拓寬思維領域,讓我們具有更強烈的好奇心,適應新的事物。Twitter公司就鼓勵員工玩喜劇表演,因為這會讓大家努力拓寬思路,突破各種慣性思維的束縛,進行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
4.睡眠,保護你的身心資產(chǎn)。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動輒炫耀只睡4、5個小時以顯示勤奮是有害無益的,一個正常人如果睡眠不足,那必定會導致第二天精力不濟,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投資你的身體,好好提升睡眠質量吧,這只會使你工作與生活受益。
5.精選,只接受前10%的機會。確定90%法則,在做決定時,如果某物剛剛好或者差不多,那么結果就是淘汰,評估每一個選項,考慮最重要的決定標準,然后在0-100之間為選項打分,如果得分率低于90%,那就自動把評分降為0,并且淘汰它。如果不是一個確定的YES,那么就是一個肯定的NO,沒錯這就是精要主義。
我們不是先排優(yōu)先次序,而是要問:我應該拒絕哪個?這個問題才能幫助我們揭示真正應該優(yōu)先做的事,傳遞寶貴的明確性,達到個人貢獻峰值。它牽涉到以下5個要素。
1.澄清,做一個以一當千的決定。精要主義的目標,是既鼓舞人心又明確具體,既充滿意義又容易衡量,一個戰(zhàn)略選擇可以排除其他所有選項,為未來5年、10年生活規(guī)劃路線,一旦重大決定已經(jīng)做出,所有隨之而來的其他決定就能更好聚焦。
2.勇氣,優(yōu)雅說“不”的力量。首先要拒絕做討好型人格的人,要知道因為說“不”,所以高效,但感覺到別人冒犯到你時,唯一的出路就是說“不”,堅決地,決絕地,卻很優(yōu)雅地說“不”。那么,優(yōu)雅說“不”有哪些原則?第一,把決定和關系分開來,就事論事,不因拒絕這件事而否定這個人;第二,優(yōu)雅說“不”并不代表必須使用“NO”,可以說“我非常愿意,可是我已經(jīng)力不從心”,“您能想到我,真讓我受寵若驚,但我愛莫能助”;第三,關注權衡取舍,多考慮自己需要犧牲什么,也就是往損失方面去想,拒絕起來壓力沒那么大;第四,自我提醒,每個人都是推銷員。學會販賣你的觀念和主張,來換取你的時間;第五,說“不”需要用人氣換尊重,懷著敬意,合情合理說“不”,短期內可能會帶來社交成本,長遠來看被人尊重比被人喜歡要重要;第六,一個明確的“不”比一個模糊的“是”更優(yōu)雅,模棱兩可,不情不愿地答應只會讓對方失望,何不給一個明確的“不”呢?
3.放棄,止損就是最大的贏。人容易陷入沉沒成本的陷阱,什么是沉沒成本?投入越多,越想從中抽離就越難,最好的例子就是輸錢的賭徒,為了扳本最后輸?shù)镁狻H绾沃箵p?克服沉沒成本,假裝你還不曾擁有它,你愿意花多少錢買它;承認失敗,放下面子,這沒什么可羞恥的;尋求別人的意見,不強己所難;減掉不必要的開支預算。
4.編輯,看不見的藝術。編輯通過深思熟慮的刪減,為思想、環(huán)境、情節(jié)和人物增添生命活力。編輯自己人生的四條原則。第一,刪減,自律地拋棄那些好選項,保持精華。第二,精縮,用有意義的活動取代無意義的活動;第三,糾正,反觀核心,調整方向,必須根據(jù)自己的核心目標來調整航向;第四,少量編輯,知道在什么時候謹慎克制。方法之一,就是編輯自己要插手干預的那種傾向。
5.邊界,設定邊界會帶來自由。中國人很多時候缺乏界限感,我們經(jīng)常會感到私人生活被侵犯。如何保護自己免受他人事物的煩惱呢?有幾個方法。第一,別人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這并不是要我們不去助人,而是在有些不必要的幫助時,讓對方明白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只有他自己,這對他也有益。第二,沒有界限就沒有自由,最好設定界限,讓對方明白,這對大家都好;第三,找到自己的壞事者。找出經(jīng)常侵犯你生活的人,列一個清單;制定社會契約,雙方提前達成共識,明白底線,避免浪費彼此的時間。
精要主義者通過淘汰無意義之事來節(jié)省時間,讓執(zhí)行變得毫不費力。它牽涉到以下5個要素。
1.緩沖,充足準備帶來優(yōu)勢,在工作和生活中留一個緩沖,我們就可以減少執(zhí)行必要任務時的阻力,我們需要基于最佳情況,考慮最壞可能。一是做完善的準備,二是比預計時間多留50%,三是最好情景規(guī)劃。
2.掃除,鎖定你的“最慢行進者”,我們需要找出那個拖后腿的事物。如何掃除?首先需要弄清楚核心目標是什么,然后基于核心目標鎖定有哪些障礙阻礙了我完成任務,最后掃除障礙。
3.進步,小勝的價值。精要主義者不會貪多求全,急于求成,而是從小處著手,慶祝進步。摒棄好高騖遠,鄙視華而不實,努力追求在重要領域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運用動力創(chuàng)造一個勝利和下一個勝利,長此以往,直至取得重大突破。
4.心流,常規(guī)造就天才。精要主義者設計一種常規(guī),讓自己所認定的精要事物沿著默認的路徑實現(xiàn)。由于擁有正確的常規(guī),每一份努力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規(guī)是讓事情變得更為簡單,它是移除障礙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在正確的重復中,我們掌握常規(guī),任務就變成了習慣,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它減少了對精力的占用。
5.專注,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當下,別無其他。我們無需念念不忘過去與未來,它只會徒增焦慮,精要主義者必須聚焦于當下,活在當下需要怎么做呢?第一,你必須想清楚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二,專注當下,把未來清除出去;第三,給每一個清單排列優(yōu)先順序,從而更高效地完成當下任務。
從本質上講,精要主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意味著更多的自律,幫助你剔除不必要的煩惱,我想,不管你在人生中面臨什么樣的決策、挑戰(zhàn),簡單地問自己:“什么是重要的?”這個問題,一定會幫助你更接近內心的真實答案,有了答案之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抓住它,然后排除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