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且還具有意義價值。
具體的說,消費在現實中有兩層可以感知的含義,一是對需要的滿足,是追求最大的使用價值或者交換價值,即物品本身的用途;二是商品在整個符號系統中的所具有的意義價值。
如,一臺汽車既是為我們提供服務的一個代步工具,又是一個能帶給我們社會地位的東西,而后者才恰恰才是消費者最大的購買動機。
為了說明這一點,人類學家鮑德里亞舉了一個例子,即加拿大魁北克小森林中的居民對“消費(意義價值)的偏愛,盡管由于鄰近森林(沒有什么道路可行)汽車幾乎毫無用途,但是每個家庭門前還是停放著自己的車。
鮑德里亞的結論是,在消費社會,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產品的意義價值來表明自己的品味和社會地位。
換句話說,品牌只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是不夠的,還要有意義價值。
消費者購買的是物質符號表達出來的意義,而不是物質符號本身,這就是品牌經營的全部本質。
品牌打造要基于人性,尋求人的參與,尋找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的意義。
但是,好多品牌都錯配了意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