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生卒年不詳),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上古時期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禹是顓頊的玄孫,黃帝的后代,鯀的兒子,母為有莘氏之女。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大禹死后葬于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現今仍存有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
啟(生卒年不詳),中國夏朝第二任君主,禹的兒子,母親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據《竹書紀年》記載,啟在位39年,78歲駕崩。
相傳禹本來要按照禪讓制傳位給皋陶,皋陶早亡,就決定傳給皋陶子伯益。禹死后啟按照堯舜禪讓和舜禹禪讓的慣例避位,讓伯益作君主。結果諸侯離開伯益的根據地,到啟的根據地,臣子和人民都支持啟,所以啟即位。
此后,夏啟通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但同時夏啟“荒于音樂和飲食”。在位晚期,發生了武觀之亂,以至政局動蕩。夏啟一生四處征戰,最終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太康是啟之子。中國夏朝第三任君主。
《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記載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吨駮o年》稱太康的都城在斟尋(一作斟)。據說太康終日沉迷打獵,不理政事,結果去洛水北岸游獵時,為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所逐,不得返國,在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西)居住十年而病死?!渡袝は臅の遄又琛泛喡杂涊d了太康失國的事。太康死后,弟中康立。
中康,一作仲康或仲盧,姒姓,夏后氏,啟之子,太康之弟。是中國夏朝第四任君主。他在位期間完全由權臣(后來稱王)后羿掌握朝政,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傀儡君主。
其兄太康失國,后羿廢黜太康之后,臨朝八年,因諸侯不服,不得已立中康為王。中康繼位后,仍建都于斟鄩,實際由后羿專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奪回大權,曾派大司馬胤侯征伐后羿的黨羽羲和,試圖削弱后羿的力量。終因實力薄弱,反被后羿擊敗,退守西河地區,仲康無力恢復夏的天下,因此憂悶成病而死。在位共七年。
相,又作相安,(?-前1949年),是中國夏朝第五代君主。仲康之子,少康之父。
諸侯有窮氏的后裔把持夏朝政權,立了仲康為傀儡,仲康死后,相即位,《竹書紀年》記載相在位第一年攻淮夷,第二年攻風夷、黃夷,第七年于夷來訪。后羿稱王之后,相于是流亡,依附同姓諸侯斟氏。后羿后來被其宰相寒浞所殺,寒浞派兵滅斟灌氏、斟鄩氏,殺了相。
少康是夏朝君主,相的兒子,杼的父親。
姒少康的伯祖夏王姒太康在東夷有窮氏首領后羿叛亂下失國,姒少康的父親姒相被寒浞所殺。姒少康是姒相的遺腹子,長大后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國(今河南商丘虞城具)任庖正,虞國君主虞思將其女二姚許配于姒少康,幫助姒少康積極爭取夏后氏遺民。
姒少康志在復國,派間諜女艾于澆,在同姓部落斟灌氏與斟鄩氏的幫助下,與夏后氏遺臣伯靡等人合力,攻滅寒浞,建都綸城(虞城縣西三十五里) ,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姒少康大有作為,史稱“少康中興”。少康曾經派遣庶子無余到會稽建立越國。
杼是中國夏朝第七任君主,名字另作予、寧、佇、宇、相曼、輿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親,在位17年。少康中興時奉命在戈誘殺寒浞,夏朝至此復國。
杼在位期間發明一種用獸皮做的甲,是中國戰甲的創始人。有了戰甲之后,士兵戰斗力大增,夏朝便積極對外擴張,徹底征服了東夷各國,夏朝國勢也進入鼎盛期。
《竹書紀年》記載予初期的都城是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后來遷都老丘(今河南開封東北),另載東征王壽后獲得九尾狐。杼統治時,夏朝進入鼎盛期。
槐是中國夏朝第八任君主。名字一作芬、祖武或芬發,杼之子,芒的父親。
《竹書紀年》記載槐即位第3年,九夷(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來訪:槐在位44年?;苯y治時期,夏朝仍然強盛。
《太平御覽》引《紀年》:“后芬立四十四年?!薄兜弁跏兰o》:“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二十六年。
芒是中國夏朝第九任君主,槐之子,泄的父親。芒的名字一作荒或和?!吨駮o年》稱芒在位58年。
泄,是中國夏朝第十任君主,是前任君主芒的兒子,是后任君主不降及扃的父親。按《竹書紀年》,泄在位至少21年,《帝王世紀》稱其在位十六年。
不降(一作降或江成)是中國上古夏朝第十一任君主,老丘(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不降是泄之子,孔甲的父親,扃的哥哥。
《竹書紀年》:“(不降)五十九年,遜位于后扃,三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圣德?!痹谒y治的五十九年里,夏朝版圖達到最大。其在位第6年討伐了九苑。
扃(jiong),一作喬或高陽,是中國上古夏朝第12任君主。肩是泄之子,也是麾的父親,不降的弟弟?!兜弁跏兰o》記載:“帝扃,一名帝禺,或曰高陽,在位二十一年?!?/p>
廑是中國上古夏朝第十三任君主,一作胤甲、廣、頊、董江、廛或甲。扃之子。《帝王世紀》記載在位二十年。根據《竹書紀年》記載,他在位時天空中竟然出現十個太陽,《通鑒外紀》引《竹書紀年》稱廑在“十日并出”當年去世。廑無子,繼承人為其堂兄弟孔甲。
姒不降四十年,廑出生,成為夏王姒扃最小的兒子。
姒扃元年,議立姒廑為太子。廑認為自己德行不夠,三次推讓太子之位,認為自己堂兄孔甲年長且是先王之子,應該立儲,群臣數次請立,廑才接受了太子之位。
姒扃十八年,夏王姒扃去世,同年,姒廑即位。
孔甲(生卒年不詳),姒姓,名孔甲,老丘(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不降的兒子,扃的侄子,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君主。
不降死后,孔甲叔父扃繼位。扃死后,扃之子、孔甲堂兄弟廑繼位。廑死后,由孔甲繼位,仍都西河。據《竹書紀年》記載,孔甲在位9年去世,葬地待考。其子皋繼位。
皋,又名昊或簡昊或姒皋,是中國夏朝的第十五任君主,前任(第十四任)君主孔甲的兒子,后任(第十六任)君主發的父親,另一說他是桀的父親。
皋在位11年,享年84歲,死后葬于安邑。
皋生于不降59年,皋的祖父不降很喜歡這個孫子,希望他能像皋陶一樣成為圣人,所以起名為皋。皋的父親孔甲繼位后,立皋為太子?!妒酚洝は谋炯o》記載說:皋居儲位三十一年,天下陰受其賜。
孔甲在位九年后歿,皋繼承王位。皋元年,立發為太子。皋在位時遷都于澠池。皋在位十一年后歿,其子發繼承王位。
發是夏朝第十六任君主,是桀的父親,一說是桀的王兄,生卒年不詳,姒姓,名發,又名敬、惠,史稱惠發、發惠、敬發、后發(夏后發)、夏王發,孔甲之孫,皋之子,皋病死后即位,在位19年,發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他在位時期荒廢,不理政事,導致夏王朝進一步衰落,但是沒有在他的手中滅亡。
夏桀,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發之子。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也是最后一任君主,在位52年(夏商周斷代工程中預測為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陽)。
傳統史書將桀描述成一個暴君:他對政事不聞不問、沉溺女色之余,還施行暴政?!锻ㄨb外紀》載:“(桀)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結果商湯起兵,《湯誓》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桀伐有娀氏于有娀之墟鳴條(今山西安邑):在鳴條之戰,桀戰敗,夏朝就此滅亡。桀哀嘆說:“孤悔不遂殺湯于夏臺使至此?!辈痪貌∷烙谀铣仓?今安徽省巢湖市)。后世有“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的說法。亦有把桀亡國的原因推給其妃妹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