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學期學生發展趨勢:兩極分化達到高峰,學生實力基本定型
如果把初中比喻成一個歷時三年的馬拉松,每一個學生都是長跑運動員的話,那么從初二下學期開始,同學們將進入這場長跑的“生理極限”階段。
初二下這個“生理極限”到底有多么痛苦,痛苦的根源又出自何處呢?究其根本,來源于各科難度已開始達到中考高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非常集中和明顯。主要體現有以下幾點:
1、數學將在初二上學期全等證明及輔助線構造的基礎上,升級為四邊形的幾何證明與輔助線構造,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內容的加強,因為三角形結合四邊形的幾何綜合證明問題,歷年都是中考數學的核心難點,出題位置都集中在最后三道,難度自然達到高峰。
2、英語將繼續深化語法難度,新加入的“完成時態”和“狀語從句”,將會在選擇、完型兩類題型中掀起風暴,而且也是中考英語的核心部分。另外,在閱讀方面,文章的篇幅普遍加大,對閱讀詞匯量的要求大大增加,據統計到中考前整個初中閱讀詞匯量要求為30萬字,而初三全年要求將近20萬字,這僅靠初三一年來完成是不現實的,因為要考慮其它科目的復習需求以及化學的加入,所以必然要把任務量分流到初二。
3、物理的理論性內容開始大規模出現,綜合素質的要求大大加強,無論從題目篇幅還是所涉及規律的數量和復雜程度上,都會有質的飛躍,特別是到了初二下的后半段,已經開始大量訓練在中考中難度較高的力學綜合與電學綜合題目,很多學生都是從初二下開始喪失物理的學習興趣,進入狀態和成績的持續低迷階段。
總之,初二下的學習直接關乎中考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真本事”是從初二下開始練成的,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也是開始在初二下開始徹底分化完成的。一旦初二下的成績確定了,那么基本可以認為一個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實力就此定型了。
如何避免在初二下陷入手忙腳亂、痛苦不堪的境地?如何防止在初二下學期就被提前到來的中考壓力直接壓垮?
1、寒假很短暫,但是很關鍵:寒假要比暑假少1個月的時間,但是同樣經過一個假期后,初二上和初二下所面臨的形式截然不同。從初二上的結束到初二下的開始,留給學生緩沖的時間實在少的可憐。那么,這寶貴的時間就更應該珍惜,一旦到了春節,隨后的時間基本就不可能有自由學習的機會,所以必須在節前就安排好學習計劃,提前預習刻不容緩,沒有任何可以推卸的理由,否則今天的懈怠,就是明天的眼淚。
2、緊跟學校腳步,時刻加強鞏固:進入初二下之后,壓力陡然而升,如果稍有一絲放松,就會很快被大部隊甩在后面。因此,必須時刻保持緊迫感,利用好平時的每一點閑暇時間,抓緊訓練和能力強化,而且一定要站在比學校學習內容還要高的水平上,才能確保在期中和期末的大考中取得佳績。
3、三省吾身,重視積累:在初二下這個階段,再想只憑小聰明和突擊式的復習方法來取得好成績,是面臨巨大風險且收效甚微的愚蠢做法。不打好每一級的基礎,做好每一層的沉淀,檢修每一處的漏洞,那么樓蓋得越高,崩潰得可能性就越大,即使短時間內還能支撐,早晚也會垮塌。因此,建議學生開始準備錯題本和難題本,隨時記錄自己的失誤和薄弱環節,定期反思和加強鞏固,才能把每一層樓蓋踏實,最終才能完美封頂。
4、月考決定大考,不容忽視:在初二下,期中和期末已經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考試了,所以一定要在它們之前做好訓練和模擬工作,那么月考就是最好的平臺。而且經驗說明,月考題目在各校自己出題的期中考試中重復率極高,期末考試雖然是市統考,但是題型上也能被月考幾乎完全覆蓋。因此,再也沒有比月考還好的,既是訓練檢驗,又是押題模擬的機會了,不把月考充分地利用好,就是在主動放棄大考的高分機會。
“凡事予則立,不予則廢”。面對整個初二年級中高度集中的學習壓力,我們必須利用好寶貴假期,占據先機;必須抓緊平時空閑,鞏固提高;必須重視每次考試,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