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秦漢時期開始,匈奴就成了中原人揮之不去的陰影,《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可見歷史中記載的匈奴是秦末崛起的游牧民族,后來被中原勢力驅逐出了河西走廊,西漢時期再度崛起。
關于匈奴人的結局,一直都存在爭議,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北上平定侵略,將匈奴人殺的四處逃竄,為了活下去,這些人一直跑到了歐洲等地,在逃亡過程中還曾與羅馬人交手,最終在匈牙利等地定居了下來。
這是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也有人認為匈奴敗給漢朝以后,殘余勢力在西遷過程中擊敗羅馬人,間接來說漢朝的實力要在羅馬之上,要知道羅馬號稱歐洲最強盛的國家,鼎盛時期勢力范圍覆蓋整個地中海沿岸。
也就是說,即便處于歐洲頂峰的羅馬也無法對抗匈奴,更別說是漢朝了,真的是這樣嗎?
這種說法并不準確,漢朝擊敗的確實是匈奴人,而摧毀羅馬的卻是“匈人”,雖說只有一個字的差別,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這里所說的匈人,實際上是生活在歐洲的游牧民族,歐洲一些古籍中對于這個民族有詳細的介紹。
公元四世紀前后,匈人崛起侵占東哥特人,面對這群野蠻的侵略者,東哥特人也不是吃素的,同樣是驍勇善戰的民族,東哥特一度被認為是最有機會推翻羅馬統治的人,只不過被匈人搶先了。
面對匈人入侵,東哥特被迫分裂為四個部分,向外逃竄,原本哥特人定居在烏克蘭等地,現在最遠的一支勢力竟然到了西班牙地區,哥特人被擊敗以后,歐洲開始陷入恐慌,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野蠻民族正在血洗歐洲,所到之處無人幸免。
這種傳言還沒來得及證實,匈人就已經到來了,他們果然沒有辜負“野蠻人”的名號,對待敵人異常殘忍,匈人統治者被稱為“上帝之鞭”,毫無應對方法的羅馬人只好把這一切歸咎為上帝的懲罰,匈人在歐洲勢不可擋,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抵抗。
453年,匈人首領阿拉提暴斃而亡,被壓迫的人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反抗侵略者,光輝落幕以后,匈人終于嘗到了流離失所的滋味,民族血脈在不斷遷徙中逐漸消失殆盡。
研究表明,一些匈人的確曾遷徙到現今匈牙利等地,不過這不能作為一種證明,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匈牙利人與匈人存在直接聯系,當地學者認為匈牙利的祖先是馬扎爾人,他們在這里落腳的時候,匈人已經被驅逐了數百年。
馬扎爾人同樣熱衷搶奪,行事作風與曾經的匈人極為相似,不由得讓歐洲人想起了那些慘痛記憶,因此一些學者也把他們稱為“匈人”,而馬扎爾人對于這個稱呼十分受用,逐漸接受了“匈人后裔”這個說法。
實際上,馬扎爾人在血緣關系上更接近突厥人,不過以突厥為主體民族的奧斯曼帝國曾多次進犯匈牙利,甚至逼得匈牙利差點滅國,使得匈牙利人從心底怨恨突厥,根本不認同這種血緣說法,反而傾向于匈人后裔,誓死要與突厥帝國對立。
漢朝曾多次出擊匈奴,匈奴雖然損失慘重,不過畢竟是發展了上百年的民族,不可能會就此滅亡。
魏晉時期,還有許多匈奴人活躍在中原境內,甚至在山西等地聚集,西晉時期成了“五胡亂華”的首要政權,統治者劉淵趁機攫取了中原大片土地,史稱漢趙。
民族差異讓劉淵擔憂漢人會不服管理,于是借助漢朝名義建國,甚至搬出了蜀漢后主劉禪,其實劉淵是徹徹底底的匈奴人,他所說的漢朝后裔純屬瞎扯,這種噱頭只是為了加強統治而已,間接緩和民族矛盾。
史料記載,匈奴人在歐洲肆意屠殺的時候,中原地區一直都有匈奴人活動,直到南北朝時期政局動蕩,多數匈奴人被漢化,逐漸消失,等到中原王朝統一的時候,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崛起,成了新任草原霸主,匈奴人徹底被歷史遺忘。
目前來說匈奴人和匈人之間是否有關聯仍然沒有定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人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