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不光是要關心技術更需要對技術以為的東西更要有個框架,就各大市場而言同樣的技術圖譜結果卻不同,有的是向上突破有的是向下尋底,問題在哪?這不是技術好不好的問題,一定是你沒了解更寬廣的一些東西。比如資金的供給狀況,下面就介紹下股市和貨幣存量的關系。打個比方在一個小人國,一共有10個人,給每個人發一元錢,那么這個小小人國一共有10元貨幣存量。當一個人用1元錢做了個面包并掛牌出售,唱價5元,因為只有一個于是另外9個人中有5個人合力(眾籌)買入,這5個人然后再標價15元掛牌出售,這時候這個面包的賬面市值達到15元,聰明朋友會發現這個地方總共只有10元貨幣總量,這標價15元不是泡沫了,是的,說的沒錯。當股票市值接近M1或M2的特殊比列時,股票的價格泡沫也就不遠了。如果這時候還有人要借錢買下那面包一旦賣不出去沒人要,那么這個泡沫破裂是災難的,這就是思考注冊制在總量預期上還沒給市場明示,是不是導致市場擔憂未來市值在相對高位能否承接的原因。目前M2大約在137萬億,M1在38萬億左右,先不考慮M2部位,目前滬深總流通市值接近36萬億(粗算)已經和M2比值達到1:4左右,也和M1數值接近。如果大盤到達6000點的時候,市值將達到76萬億,如果M2不搬家到M1,就算MSCI納入A股輸血1萬億也很難支持股市某些人所描述的8000或1萬點的畫圖談兵的謬論。那么如何改變大盤內在結構,走上慢牛拉長周期,隨著每年貨幣存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樣在10年20年以后看到8000或一萬點就成立,而不是什么畫畫波浪圖,大盤馬上就能到的事情,那么如何支持慢牛,那就是必須內在股票供應的質量上和存量的質量上要把握好,否則未來還是大幅箱體波動為主。
M2與流通,市值的關系
2005年12月底, 滬市大盤點位在1160點左右, 此時滬深兩市A股的流通市值近1萬億元, 而M2約為30萬億元, 流通市值與M2之比約為1:30;
2007年10月底, 滬市大盤點位在6000點左右, 此時滬深兩市A股的流通市值約為8.9萬億元, 而M2約為39.4萬億元, 流通市值與M2之比約為1:4.43;
2009年7月底, 滬市大盤點位在3400點左右, 此時滬深兩市A股的流通市值約為11.6萬億元, 而M2約為57.3萬億, 流通市值與M2之比約為1:4.94;
2010年12月底, 滬市大盤點位在2800點左右, 此時滬深兩市A股的流通市值約為18.9萬億元, 而M2約為72.6萬億元, 流通市值與M2之比約為1:3.84.
很清楚, 2006年大牛市起動時的流通市值與M2的比價關系是1:30, 而在07年大牛市結束和09年大B浪反彈結束時的流通市值與M2的比價關系是1:4.4--1:5.
當2008年底市場做大B浪反彈時, 滬市大盤在1800點左右, 滬深兩市A股流通市值約為4.44萬億元, 而M2為47.52萬億元, A股流通市值與M2之比為1:10.7.
而現在, 2800點時, 滬深兩市流通市值與M2的比價關系卻只有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