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入選高中《壯語文選》
人生自古傷離別。今年春節,我切身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春節長假即將結束,兒子又要奔赴遠在上海的工作崗位。那天一大早,我和妻子起床幫忙收拾東西。在裝滿一只大旅行箱之后,妻子又找出一個大背包,將一件件袋裝食品塞進去。當旅行箱和大背包都已滿,地上仍剩余一摞食品。
妻子見狀,正想找第三只袋子,兒子卻有些怨言了:“本來想在路上輕松一點,你們偏偏要裝那么多東西。”
妻子愣怔了一下,馬上又果斷地說:“不多不多,這些東西都是用得上的。”
我立刻勸她停手,并說上下飛機、換乘地鐵,兩大件物品足矣,再多一件真拿不動。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妻子停手之際,我又對兒子吟了這兩句古詩。
不料,此言一出,輪到兒子愣怔了。他自己默默將地上的食品撿起,盡量往兩只箱包里塞,直到快把箱包塞爆。
過了一會兒,兒子將手機里存的一條微博給我看:“離家的腳步越來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陣悵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獨,讓遠行的腳步無法義無反顧。”
我的心一酸。兒子是懂事的,他只給我看短信,讓我明白他的心思;卻不給他媽媽看,怕他媽媽傷心。
兒子還是孝順的。春節里有一件事,讓我們做父母的受到震動。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三口,帶著我老岳父去河堤漫步、照相。我父母及我岳母已仙逝,我和妻子兩邊老人只剩下岳父一人。岳父又獨在異地生活,老人的孤獨可想而知。好在我們還算孝順,平時常電話噓寒問暖,春節必定陪老人吃年夜飯。但是,那天兒子的一句話,讓我和妻子既震動又折服。當時,兒子見他外公興致挺高,便悄悄地“命令”我們:“公公挺高興的,你們也要高興點,臉上一定要笑出來!”原來,我和妻子都沒注意要有笑臉,尤其是妻子,還一臉嚴肅似的。經過兒子提醒,我和妻子立刻“笑靨如花”。兒子當天鼻炎犯了,他擠出笑臉時鼻翼翕動,讓我拍照時忍俊不禁。在我們的感染下,那天老人玩得很開心。
離別的時刻終于來臨。我和妻子送兒子登機,剛過了安檢,他馬上回頭向我們揮手。走進登機廳后,他又再一次向我們揮手。當快走到我們視線看不到的地方時,兒子不再回頭。我知道,他一定是強忍著眼淚走了。因為,此時我和他媽媽,淚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轉。
回家之后,我上網得知,春節后傷心別離的情景發生在當下中國許多家庭。春節前,游子們不畏勞累囧途,踏入返鄉大軍;七天假期結束,他們又得告別父母,重新踏上征途。這獨特的“返鄉離鄉”模式,其背后蘊含著“中國式孝心”的拼搏與無奈。
好在兒子挺會寬慰父母的,到上海之后的當晚,他立即在網上給我和他媽媽轉發這句話:“也許正是這種拼搏和對理想的追尋,構成了中國社會向上的動力,無法堅守的親情和陪伴,可能是社會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
別說為了社會發展那么高的境界,就說為了兒子個人的發展前途吧,我們做父母的,哪怕傷心點孤獨點,也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