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鑄造了天圣元寶、明道元寶、景佑元寶等三枚錢幣以后,在他當政的時候,第四枚銅錢終于有所變化。由于年號是寶元,從理論上來講,應該叫寶元元寶或寶元通寶,但我國錢幣的潛規則是錢文上不出現相同的兩個字。因此,宋仁宗親自決斷,不采用年號錢,而是采用國號錢,即皇宋通寶。南宋曾經發行過皇宋元寶,可與此要進行區別。
皇宋通寶從寶應二年開始鑄造,一直到皇祐末年間才停止,時間應該超過14年。我們再三強調大宋的富裕,體現在一枚鑄造了十四年的錢幣上來看,就是量大、量大、量極大!所以現在的人把北宋銅錢稱為宋屌——意思是數量太大,不值錢。而宋屌中又有四大金剛,即最最常見最最便宜的四種,皇宋通寶即名列其中。看起來是貶義,其實對于該錢和那個時代來說,卻是無上的榮耀,它代表我們祖先曾經創造的輝煌的歷史。
皇宋通寶采取仁宗錢統一的模式,真、篆成對,一般為小平錢,鑄造比較好、版式變化多,但大多數為普通品,價格很低廉。折二的極少見,疑似為試鑄,沒有發行,以前曾經發現過折二篆書稍多,日本藏有一枚真書折二,雖然沒有拓片流傳,但據各方面的消息來看應該屬實。后來泉屆傳說發現一枚隸書折二,如果屬實,應為大珍。其余有大字楷通、遒勁長寶、大通隸寶類等等比較值錢,但也僅在資深玩家手上流傳。最出名的還是皇宋九疊篆。
皇宋九疊篆是指錢文采用的九疊篆書寫。九疊篆又稱上方大篆,它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復折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唐宋以來多用于官印上面。九疊篆盛行于唐、宋、元、明,一直延續至今。將這種“九疊篆”用于錢文,在數千種古錢幣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
九疊篆在全國流傳發現有數十枚,曾有泉友在準備煉鐵的熔爐中找到過,也有在幾十噸宋錢中發行過,還有在市井中偶得過,甚至有從海外淘回來過。這種錢幣數量如此稀少,學者普遍認為應該是當時的樣錢或者紀念性質,沒有對外流通發行。 上圖為中國錢幣博物館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