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凸后翹小蠻腰”,“后翹”的臀部總是會吸引我們的眼球。從美學的角度,它反應的是身材的美,這是對它一種直觀的認識。從功能上來說,他是機體運動平衡的核心。“腰馬合一”,腰與雙腿之間的“臀部”我想才是穩如泰山的核心。“固腰健腿,腰馬合一”,臀肌三兄弟功不可沒。今天就讓我們介紹介紹臀部重要的三塊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大中小的命名,悄悄反應了肌肉的大小,功能上卻并非如此,往往是小身板大“力量”。
解剖位置:起自髂骨翼外面后部、骶骨背面、骶結節韌帶。止于臀肌粗隆及髂脛束;
主要作用:髖關節后伸及外旋;
神經:由臀下神經及坐骨神經分支支配(L4-S2)。
解剖位置:近端附著于髂嵴前3/4的髂骨外側面,在前后臀線之間,及覆蓋前 2/3 的肌肉的臀筋膜;遠端附著于股骨大轉子外側表面寬闊肌腱的兩邊;
主要作用:外展髖關節;
神經:由臀上神經支配(L4-S1)。
解剖位置:臀小肌起于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轉子;
主要作用:外展髖關節;
神經:由臀上神經支配(L4-S1)。
'翹臀'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好東西。男人追求翹臀,是為了彰顯更大的力量。女人追求翹臀,是為了彰顯更大的魅力。力量是男人的魅力,正如魅力是女人的力量。
中國有句老話:“屁股大好生養”,自有其道理。如果外層的臀肌、深層的盆底肌無力,生孩子的時候除了嗓門會使勁,全身哪都不能沒力,自然“不好生養”。
臀大肌是一塊“大”而“傻”的肌肉:“大”是因為附著面積大,體積大。“傻”并不是罵它,而是它真的“傻”。比如對比一下“小而精”的枕下肌群。“枕下肌群含有高密度的本體感受器,每一克肌肉里含有36個肌梭,而鼎鼎有名的臀大肌才僅有 0.7 個肌梭。”36比0.7,所以是“大而傻”的臀大肌。
臀大肌多數為慢肌纖維,收縮速度慢,力量小。但卻能夠持續很長時間不疲勞,所以也被叫做“登山肌”、“發動肌”或者“電動小馬達”。
臀大肌有一定的穩定骨盆的功能,換言之,臀大肌無力,骨盆失穩,就會腰疼。而在經典的“下交叉”(骨盆前傾)模式圖中,臀大肌無力,還會間接加重,髂腰肌、豎脊肌的緊張,同樣也會導致腰痛。
臀肌中的槍手:臀中肌前后纖維呈直角相交的臀中肌,確確實實像一把“手槍”謀害著我們腰、臀、膝。
臀中肌的作用:1、大腿外展 2、維持骨盆的橫向穩定。單腿站立時防止骨盆向對側傾斜,同時還是保持下肢穩定的重要動力裝置。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不能站立單腿穿褲子,不能單腿站立走馬路牙子,一旦單腿站,隨時會被風吹倒,這種情況也叫“骨盆失穩”。
越小的肌肉,越容易引發大問題。不信你看枕下肌群引起的頭暈、頭痛等癥狀的頸椎病,看腘肌引起的膝痛、膝酸、打軟腿,都是小肌肉引起的大問題。
臀小肌既然位于臀中肌下方,且解剖附著如此類似,那么功能上一定非常相似。和臀中肌一樣,臀小肌的主要運動功能也是外展髖關節。但更重要的永遠都是臀中肌、臀小肌對于骨盆穩定的重要性。
當臀小肌癥狀嚴重時,劇烈的疼痛可能會使其夜間痛醒,甚至由坐到起都變得非常困難。更有厲害的,無論什么動作都會感到坐立不安。患者常常還訴說自己不能翹二郎腿。
臀小肌與“假性坐骨神經痛”
在臀肌三兄弟中,臀小肌位置最深、長度最短且重量最輕。其扇形的肌纖維連接非常靠近坐骨大孔,而梨狀肌就從坐骨大孔穿出。因此當臀小肌損傷時,會間接的影響到與其在前方深處連接的梨狀肌,也會導致出現坐骨神經痛此時。另外,臀小肌的激痛點和傳到痛的分布,有時也會和坐骨神經相混淆。
臀大肌激痛點,可能延伸到骶髂關節、臀溝及大腿后側的疼痛,甚至腰痛。
臀中肌的激痛點范圍實際上不僅局限于臀部和骶髂關節,骨盆失穩導致腰痛,雙側負重不均導致膝痛,都不能夠忽略臀中肌。
臀小肌激痛點分布:其疼痛一般會位于臀部下外側、大腿和膝蓋外側、小腿腓側以及遠端腳踝的疼痛和壓痛,通常其牽涉痛不會延伸到腳踝。(可與臀中肌激痛點對比)
臀大肌拉伸的動作要領
1. 平躺在瑜伽墊上,雙腿擺成二郎腿的姿勢,左腿彎曲,右腿搭在左腿膝蓋上。
2. 脖子和肩膀保持放松,雙手抱住左腿的大腿,將雙腿拉向胸部位置。
3. 保持拉伸姿勢10-20秒,然后換另一邊拉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