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這個班級是初二接的,當時各科總成績是年級倒數。帶了大半年后,各科總成績變成年級第一名。現在是初三下半學期,六月份就要中考了,一直保持著年級第一名。我靠的方法就是張弛有度。
怎么張?不是本文的重點。說實話,怎么張,班主任們方法不要太多,總結起來,三個字:盯、關、跟。
怎么弛?是本文的重點。說實話,有的班主任壓根兒就沒想過:管都管不過來,還弛?!頂多就是快中考了,學校層面請人來做個團體心理輔導,舒緩一下學生壓力。
可是古人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我當然也盯、關、跟,但我更重視盯盯弛一弛,關關弛一弛,跟跟弛一弛。
張弛有度,掐點很重要
學生什么時候很勞累?上午上完四節課后。
學生們在教室里用餐,我走到電腦前,開始播放動畫片,“每天都追趕太陽,有什么難題去牽絆我都不會去心傷,有什么危險在我面前也不會去慌亂,在什么時間都愛開心笑容都會飛翔,就算會摔倒站得起來永遠不會沮喪……”在歡快明朗的歌聲中,學生們吃著飯,看看動畫片,從開學至今,每天一集,20分鐘,開心一刻。
學生們說在初三緊張的學習中,還能有這樣的輕松一刻,真是小確幸。我呢,拎著飯桶,沿著走道為學生們一一添飯,教室里洋溢著溫馨的氣氛。
有的老師恨不得學生分分秒秒都在學習,我甚至見過有的老師在學生吃飯的時候播放英語單詞朗讀,說聽到一個是一個。可怕的思維,可怕的做法。學生不是機器,他們是鮮活的少年人,愛哭愛笑。老師也曾經是少年人,老師在辦公室里也不是一天到晚埋頭讀書寫字一刻不停的人。教育是面向人的,要尊重人性。
同樣的掐點,我也教會了家長。
當下午四點多的天空突然飄起雨來,我就在家長群里喊:“下雨啦,早晨還有太陽,所以肯定有孩子沒帶傘呀。家長要是有空就來接孩子哦。別讓孩子用書包頂著頭一身是水在雨里奔跑。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切切實實為孩子做點實事,比如下雨天來接一下孩子。和我說一聲,我來告訴孩子你在西門衛等TA。”
果然一串家長開始喊:“于老師,我要來接的!”
想了一想,我又喊:“要是來得及,去巴比饅頭店買個肉包子唄,或者烤紅薯,或者一杯奶茶。揣在懷里保溫。孩子一天又累又餓啦,看見你從懷里掏出來,哇,想想都感動!”家長們在群里一個個都樂了。
第二天學生們交上來的“每日一記”里記錄了一個個溫馨的瞬間:
“我爸這么神經大條的人,竟然從懷里掏出個大肉包,讓我又驚又喜。我咬了一大口,發現他也張開了嘴巴。那一刻真讓我恍惚,好像回到了小時候我媽給我喂飯的時候。可他是我爸!老天,我爸!”
“'喝吧,還熱的。’我爸把奶茶遞給我,那一瞬他竟然有點臉紅羞澀。哈哈,我爸平時鮮少有這樣的時候,他竟然難為情了!天知道他當年怎么把我媽追到手的……”
“走出校門,老爸在門口,見了我拍拍小毛驢說坐上來吧。我坐在后面,貼著他的后背,這樣的情景,兩年多沒有了,那一刻,我有點想流淚了。”
我把這些文字拍成照片發到家長群里,提示:“孩子長大了,家長管住嘴,邁開腿。不要再對著孩子嘮嘮叨叨,不要再一開口就起批評監督指責挖苦諷刺羞辱。邁開你的腿去菜場買菜,回來做飯做菜,沒有比一頓美食更讓人心安的了。”
張弛有度,溝通很重要
初三學生背負很大的升學壓力,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差的學生,都有少年人的煩惱。我自費印刷了師生溝通本,每個學生人手一本,里面有“于老師日記”和學生“每日一記”,學生們每天寫小日記,不限主題,真事真情就可以,我仔細閱讀,真誠留言,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傾聽化解少年的苦惱,分享少年人的歡樂。我也每天寫《于老師日記》,打印出來貼在學生日記邊上。這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分享,讓少年人的心事有處安放,有地傾訴,有人傾聽,得到慰藉。
有些老師看了我的做法后也問我要了溝通本去實踐,過了一些日子對我說有點堅持不下去了,因為有些學生敷衍了事,看了讓人生氣。為什么他們的學生沒有真正把這個本本當成一個傾訴的好地方呢?
我的一些學生在剛開始寫“每日一記”時也有敷衍的,甚至還有人一片空白交上來的,大概是覺得沒啥好寫的,那我是怎么做的呢?
我可不管你寫得咋樣,反正我給你留言,長長的一段話,天南海北各種細節地“扯”。比如,“昨天我看你和小濤討論問題,很明顯,是你在教他,我看了還挺高興的,你教他一遍,他要是真的聽懂了,說明你表達能力強,你這樣教一遍,你掌握得就更好了。我等會兒抽空問問小濤聽懂了沒有。”
這樣的留言,其實也是在暗戳戳教他怎么寫“每日一記”。如果你看到一片空白就去把他叫來訓斥一通,那他以后寫這個就更加沒勁了,每天都以之為苦了。
我留言的時候還喜歡搞笑。比如有個學生描寫了當天晚上母親做的美味,她最后一句話寫道:“老師,你聞到香味了嗎?”我就留言:“哼!沒良心的,不知道留點給我吃,還來欺負我吃不到!默寫的時候小心點,錯得多我打電話叫你媽今天晚上餓昏你!”
有的學生有點畫畫小才能,寫吃了時鮮貨草莓,還用黑色水筆畫了個草莓,我就手癢癢,給她涂了鮮紅色,留言:“沒辦法,被你誘惑,手癢癢,涂了。從此我叫于涂涂。”
我常常把不涉及學生隱私的又寫得特別好的學生“每日一記”打成電子稿,印發給學生貼在溝通本上,放學的時候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寫的:里面有對同學努力學習的贊揚,有對幫助過自己的同學的感謝,也有學習上遇到困難非常苦惱但是想辦法終于克服時的無比喜悅,還有上學路上看到某個美景時的小確幸。印發給大家是對寫作者的一種贊賞,也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寫好每日一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范文暗示學生們應該積極面對生活,不要忘記善于發現身邊的美。以此來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積極的引領。
我還為幾位有很多精彩片段的學生精心制作了“每日一記精選”,彩色打印塑封后掛在走廊里給大家欣賞,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也有的學生寫到了家里父母鬧矛盾,或者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每次看到后我都會悄悄和家長溝通,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也提醒他們別讓孩子知道我和他們聯系過。后來的結果如何呢?我只要看孩子下一期“每日一記”就知道啦:
“今天放學爸爸來接我了,對我說昨天脾氣沖,讓我別放在心上,原諒他。嗯,我肯定原諒他,他是我爸,我心里是愛他的。”
“真好,老人家大人有大量,以后一定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我哈哈一笑留言。
張弛有度,睡眠很重要
蘇南地區的學校都提供中餐,學生不回家吃飯。除了炎熱的六月份,要求學生中午趴在桌子上休息半個小時左右,其他月份都沒有午休,學生要在教室上自習,有時做作業,有時老師講課。下午一點多就正式上課了。在容易春困的三四月份,在容易秋乏的九十月份,學生下午的課堂效率很低,尤其是下午第一節課,常有學生打瞌睡。
我能理解。孩子們晚上作業做到九十點鐘,早晨五六點鐘起床趕公交車上學,睡眠時間很是不足。強打精神上課,是沒有效果的。
和任課老師溝通后,一年四季,中午講課的兩位老師各自讓出十分鐘,到12:30我出現在教室門口時,任課老師離開教室,教室里關燈拉窗簾關門,營造一個黑暗的午休氛圍。我和學生們一起開始午休。20分鐘后,我喊學生們離開教室,到走廊里舒活筋骨,喝點熱水,上上洗手間,看看遠處,聊聊天,到下午第一節課預備鈴響后再進教室準備上課。這樣確保了學生下午上課精神抖擻,老師們反映效果很好。
為了讓學生們趴在桌子上睡得舒服一些,我自費購買了小軟枕和“胖寶寶”,既可以讓臉埋在“胖寶寶”里,又可以不睡時用小軟枕當靠枕,還可以用來抱著舒緩壓力,真是一舉三得。
我一直贊成一句話:要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有些東西,看似無用,卻是未來長久的有用。摒棄功利,滋養靈魂。
那么,以上看動畫片、寫每日一記、午休,在有些老師眼中都算得上是無用的事。
在初三高三的教室里,有多少班級能夠每天讓學生看20分鐘動畫片?有多少老師在辛辛苦苦批改學科作業后,還能每天一個小時雷打不動閱讀學生日記并一一留言?有多少班級一年到頭還能讓學生每天午休?
盯、關、跟,是為了讓學生養成習慣考出成績,但僅有習慣和成績是不夠的,還要滋養靈魂。有時候,真的需要放慢腳步,讓靈魂跟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