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
2017年從泡沫走向終結的第一個行業,就是共享單車。
進入下半年以來,共享單車倒閉、合并、轉型的消息不絕于耳。
今天這件事更奇葩:有一家共享單車的老板進了看守所。
這家共享單車叫做町町單車,其老板叫做丁偉。
作為“富二代”的丁偉頗喜歡折騰,去年底靠著父親的投資在南京跟風創辦町町單車。到今年6月底出事前,町町單車累計投放了超1萬輛。
隨著父親的企業資金鏈斷裂,町町單車不僅沒有了輸血方,丁偉本人也卷入了父親的案子,在看守所待了近40天。隨之而來的是町町單車的轟然倒塌。
截至目前,町町單車仍有一萬多用戶的押金未退。
這家共享單車創始人也淪為北漂,自嘲,“除了一身債務和一條狗,已一無所有”。
在此之前,共享單車行業的第一起“并購案”,是永安行并購了哈羅單車;酷奇和小鳴單車,面臨倒閉,用戶連押金都退不了。
從生意的邏輯來講,共享單車說得通。
任何一個共享單車,只要有人使用,都在每天不斷產生價值,一輛車每天使用5次,每次價格即便5毛錢,一年下來,這輛單車就能回本。
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企業涌進去的原因:商業模式清晰簡單,進入也沒有門檻,自行車行業是完全自由市場,不存在任何的壟斷和準入。中國也是一個自行車生產大國,全世界大部分單車都是中國生產,想要找代工,非常簡單。
但共享單車創業者忘記了一件事:在資本泡沫的追逐下,商業規則發生了扭曲。
共享單車本來以用戶騎行付費產生價值的,但是在資本的吹捧下,拿到巨額融資的摩拜和ofo實行了免費策略,騎行不花錢還能拿補貼,兩家的單車數量又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摩拜擁有600萬輛,ofo則擁有超過1000萬輛的單車。
摩拜和ofo使用方便,唾手可得,并且免費,就對正常的市場產生了擠壓:在巨頭之下,寸草不生。
哪怕你再有本事,如果你不能拿到超過摩拜和ofo的融資,也無法與他們正面競爭。
摩拜和ofo最新一輪的融資是多少呢?大約都是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3億!
擁有幾十億的共享單車巨頭,是不允許雜牌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利潤率高的一線二線大城市的,而城鎮和農村市場,現在看來,根本就是雞肋。
兩個巨頭的盤算,也完全不在用共享單車來賺錢。
共享單車,只不過是免費或者低收費的基礎業務,摩拜和ofo,要通過增值業務來賺錢。
摩拜和ofo,會用積累的大數據,去做數據生意,或者利用活躍用戶多,打開頻繁的APP,來深入上游。
比如用摩拜來叫網約車,送外賣等,共享單車的競爭對手,會是滴滴,甚至是美團。
共享單車的上半場在2017年已經戛然而止,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是摩拜和ofo的劃江而治,是摩拜和ofo對滴滴和美團領域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