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恩師留下的方子,治好了患者10余年的脂肪瘤,成本只要十幾塊,可惜的是,居然讓它塵封十幾年啊。
13年的時候,老師已經故去十二年,清明節那天,我去祭奠老師,正好碰見了老師的小女兒。
我們寒暄了一番,便要離去,剛走到園口的時候,她追上了我。
她說前年老師走了,老房子沒怎么收拾,前幾天才好好打理了一番,整理出來有一堆老師留下的筆記,問我要不要。
因為老師的兒女們沒有一個人繼承他老人家的衣缽,想我可能會有用。
我點點頭,隨她回去了。
走進屋子 ,我就想起來曾經和老師回家太晚,剛走到門口就能問道師母為我們留的湯飯。往事件件樁樁逐漸浮現在我心頭。
走到老師的書房,桌子上放著一個破舊的木頭箱子,打開里面,放著發黃、有些凌亂的紙本子和散頁,我大概翻了翻,就是老師的一些行醫筆記。
這些東西其實對我而已,作用已經不大了,我拿走了,想多留點念想。
在我迷茫,瓶頸,失眠的時候,就把這些翻出來看,那天無意間翻到一張,老師在標注著“反敗為勝”的方子,屢戰屢勝。
我心中還嘲笑,老師居然還有這樣迷信的一面。
這方是治療脂肪瘤的: 白術,生姜,雞內金,白芥子,款冬花,川貝,甘草。看起來平平無奇,并沒有哪里“高超”的地方。
后來,一個平常的下午,醫館來了一位脂肪瘤患者,全身16處脂肪瘤,已經做過一次手術,看了他的情況之后,我思考了一番,于是將上方調整了劑量,
并且告訴他:一定不會讓他做手術了。
后來,患者打我的電話說,用了半個月,瘡面變軟,凸起處變平,用了一個多月,脂肪瘤已經好了。
那么這張方子里究竟有什么玄機,為什么能夠”反敗為勝?
在現代醫學中,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細胞或結締組織構成,可發于身體任何有脂肪的部位。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所謂脂肪瘤,其實就是一團痰濕而已。
為什么這樣說呢?
中醫講,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所以,想要徹底解決痰濕,既要恢復脾升清降濁的能力,還要照顧肺,這兩者相互依存,落下任何一個都不行。
方子里面:
第一步,白術、款冬花、川貝、甘草健脾潤肺,化痰止咳,消腫散結。
第二步,雞內金、白芥子消瘀散結。
雞內金和白術是一對絕妙搭配,一補一消,既不用擔心傷正,也不用擔心燥膩,至于白芥子,歷代醫家稱之為“頑痰可搜”,專門對付形成脂肪瘤的頑痰。
最后,我還加了生姜溫中止嘔,同時還能活血、祛寒、除濕、發汗。
方子確實看起來平平無奇,也沒有什么名貴藥材,但效果拔群,可謂是經濟又實用。這些年我也用它幫助了已經不下三千多為患者,可惜的是居然這么多年一直讓他落了灰。
如今,在閑下來的時候,我不僅整理自己的臨床筆記,更愿意把時間用在寫文章上,就寫自己這一輩子的臨床經歷,有人說那你何不搞個自傳呢?
我不是什么厲害的人,我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大家了解中醫,治病的時候多一個方向,多一個選擇,一件件醫案,筆記都是一個生命,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哪怕一篇文章只能幫助一個人,就證明我沒有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