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腎虛等等,這都是中醫的概念。在很多人看來,這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更別說分辯出自己哪里虛了。
下面,來告訴您這些'虛'如何分辯。
1、氣虛
伸出舌頭,對著鏡子進行觀察,如果舌頭邊緣布滿了齒痕,說明此人氣虛。另外,氣虛的人往往有精神不振、四肢懈怠、神疲乏力、面色淡白、頭暈耳鳴、語音低微、舌苔滿布等癥狀。
2、血虛
血虛的人有面色萎黃、頭暈、心悸、乏力、耳鳴、目眩等表現,此外,頭發干枯,皮膚干燥脫屑、大便干結等也是血虛的癥狀。
3、陽虛
陽虛的人有司肢不溫、平時怕冷、喜熱飲、腰酸腿軟、體溫常偏低、陽痿早泄、小便不利、小腹冷痛、舌質淡薄等表現。
4、陰虛
陰虛的人有怕熱、口干咽痛、大便干燥、舌少津液、五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舌質紅、夢遺滑精等癥狀。
5、脾虛
脾虛主要表現為困倦、乏力、頭重、頭暈,有些會有惡心、食欲減退等癥狀。一般舌苔較厚膩、舌質淡,可以看到齒印。
6、腎虛
腎虛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腎陽虛的癥狀為四肢發冷,腰酸、畏寒、水腫等,為'寒'的癥狀;腎陰虛的癥狀為'熱',主要有燥熱、腰酸、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經過介紹,你是不是對這些'虛'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防對照以上癥狀觀察一下自己屬于哪種'虛',然后對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