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安軍明教授講到天河水這個穴位,主要用于清小兒熱,感興趣的同仁們可以搜索上一篇查看。今天安教授帶大家繼續(xù)學習另一個清熱的穴位——六腑穴,六腑穴可以與天河水聯(lián)合起來治療小兒熱證,效果極佳。
中醫(yī)辯證中熱證有虛熱和實熱之分,六腑所退之熱為實熱,那么實熱和虛熱有什么區(qū)別呢?一般情況下小兒實熱的表現是熱勢比較盛,體溫超過38.5°,持續(xù)時間短,一般3-5天。且小兒全身熱象明顯,面紅目赤,口唇干裂,咽喉腫痛,出汗,伴有尿少尿黃,便秘,煩躁不安,舌紅苔黃,熱象重的有芒刺,小兒指紋較紫滯。治療以清熱涼血為主。
小兒虛熱表現是熱勢不盛,持續(xù)性低燒,體溫低于38.5°,持續(xù)時間長,一般超過五天。熱勢忽高忽低,五心煩熱(即手心、腳心和心口部位溫度高于其他部位),不伴有汗出,或者僅夜間出汗,舌紅少苔甚或出現地圖舌,指紋淡紅。治療以滋陰清熱為主。
判斷寶寶是實熱之后就可以用天河水或者六腑來退熱。六腑的定位在前臂尺側,自肘橫紋尺側至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成一直線。
操作只有一個方向,即從肘橫紋到腕橫紋,稱為退六腑,操作時醫(yī)者以左手托住小兒左手,右手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肘關節(jié)尺側推至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次數為每分鐘200-300次,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退熱,主治高熱、煩渴、咽痛、便秘等一切實熱證。
另外,小兒清熱時可配合食療方,原材料用蓮子、百合、雪梨這些常見食材,把雪梨去皮以后切成小塊,然后同蓮子與百合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熬煮半小時左右,加入幾塊冰糖即可食用,具有清熱潤肺,滋養(yǎng)脾肺的功效。
如果寶寶是陰虛發(fā)熱的話一般用滋陰補虛的穴位,如二馬穴,分陰,涌泉穴,三陰交等,后期安教授會持續(xù)帶大家學習,點亮在看,關注我們~
來源: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