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中醫看來,糖尿病也分實證和虛證,對于虛證來說,血糖值偏高并不等同于人體營養過剩,就好比厥陰戴陽證,臉通紅的,是真的氣血足嗎?很可能其實他(她)的腳是冰冷的,這是所謂的真寒假熱。
我們也可以這樣看:
如果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偏高的話,那么這些多余的糖分從何而來?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人體的糖分總共只有那么多,不可能憑空冒出吧?當然由于飲食過度,不正常攝入大量糖分的情況也有,但不是全部。
那有沒有可能是原本應該存在于其他肌體組織的糖分,來到了血液中,被簡單地認為是“多余”呢?那如是這種情況,再進行降糖治療和飲食控制,是否合理?在中醫看來,這里不是一個簡單的降不降糖,節不節食的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平衡問題。
人體所有的問題,無非是失衡。
中醫的觀念脾主少腹,小腸之所以能代謝消化食物,就是靠脾臟提供很多高品質的體液,同時心臟供給熱能自血脈進入小腸,有了熱能與津液的配合,才可完成人體的消化功能。
但此一管道是雙向的,脾臟同時吸收了來自小腸的營養,并分配給各內臟,如果入脾臟的營養是過剩的,脾臟就會分泌制造油脂出來,而一旦過量的制造時,身體會發生警訊通知心臟,負荷過重,于是心臟就會減少給小腸的熱能,增加給胰臟熱能,于是胰臟就開始為人體消除過多的脂肪,一旦工作完成后,又恢復正常的供輸量,而居間協調的就是腎臟,腎臟可提供水源,阻斷心傳導到小腸的熱量,以迫使其轉往胰臟,脂肪消除后,又轉而阻斷心臟到胰臟的熱,使其回歸於小腸。
糖尿病的特征有消渴、食多、尿多等等。輕癥者一般不容易感覺異常,只有時輕微疲勞,或多尿煩渴。嚴重點則多消瘦,疲乏,口渴,夜間常欲飲水。重癥有可能突陷于昏睡:在嘔吐、頭痛不安、胃痛等癥狀之后,進入昏睡狀態。
目前醫院通常的治療方式是運用胰島素降糖。胰島素降糖的實質是把糖分沉淀在人體下部,因而不少長期使用胰島素的病人出現了下肢麻木,最后有人甚至需要截肢。按內經的說法是:糖尿病是枯傷耗損,肺熱津枯,胃燥津傷、脾陰虛耗、腎陰耗損”。
在中醫看來,糖尿病多因恣食肥甘,蘊為內熱,或情志失調,五志化火,或腎虛精虧,均可導致消渴發生。所以說,糖尿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如果遷延日久,陰陽俱虛,會導致變證百出,如西醫的病名:視神經病變、腎炎、膀胱炎、下肢壞死、神經炎等等。
經方中醫怎么對付糖尿病呢?剛才說到過,糖尿病其實是人體自我求救的功能,用燥熱和消渴的方式來消耗多余的糖分。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只要順應人體去辦事就行了。
如果是實證,就幫助人體消耗掉多余的糖分,最自然的辦法是兩個:
一是減少糖分的繼續增加,也就是控制飲食;
二是增加運動量,消耗多余的養分。
如果是虛證,我們就設法進行調節,進行平衡,甚至還要補虛。了解以上的相關功能后,就可知道,治療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先強固腎臟,再加強心臟,則胰與脾自然恢復到平衡狀態。
如果不知道胰與脾之間的功能不平衡會使腎臟衰竭,也不知道如何強腎,則病人必死于腎臟病,也就是說糖尿病末期的病人,發生尿毒的現象,真正原因并非西藥造成的,而是有糖尿病的人,其結果必然如此,這就證明了西藥的控制,也是無效的控制。
———源于《大醫至簡倪海廈》
#真相來了# #大家健康超能團# #中醫來了# @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