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寶媽經常會遇到孩子夜里啼哭的情況,多是因為拉尿或者饑餓引起,而有些孩子沒有上述情況,也會夜里啼哭不止,這種異常的情況稱之為小兒夜啼。
嬰幼兒夜啼提示寶寶身體不舒服
啼哭是新生兒及嬰幼兒的一種生理活動,是表達要求或者痛苦的一種方式,如饑餓、拉尿潮濕、過冷、過熱、驚恐等都可以引起嬰兒啼哭,一般對應處理如喂奶、換尿布等,啼哭很快停止,不屬于病態。
孩子白天沒事,入夜啼哭不安,時哭時止,或每晚定時啼哭,甚則徹夜啼哭,就是病理性的小兒夜啼癥了,多見于新生兒及嬰幼兒。
小兒正常的述求啼哭一般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那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兒夜啼呢?
中醫認為最常見的因素有三種,第一是受驚不安而夜啼,第二是受寒不舒而夜啼,第三是心經有熱而夜啼。
今天講的一例病案就是一例受寒不舒的夜啼!
初診基礎情況:孫 x x 女 3個月
主訴:夜啼3、4天
問診:不明原因夜啼,時哭時止,鼻流清涕,腹部觸診微微鼓脹,喜蜷臥,媽媽抱著啼哭輕一些,胃口不好,吃奶不好好吃,大便溏薄,小便色清白。
望診:面色青白,唇色淡紅,舌淡苔薄白,指紋淡紅
脈診:嬰兒不號脈
其他情況:媽媽說之前孩子有點著涼發燒,給吃了點小兒氨酚黃那敏好了,之后就開始啼哭。
辨證:小兒夜啼——脾寒氣滯證
治法:溫脾散寒 ,行氣止痛
方藥:《小兒藥證直訣》——小兒烏藥散 加蘇葉 5劑
千古兒科第一書——宋代《小兒藥證直訣》
烏藥散組成:烏藥、香附、白芍、高良姜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次,每日2次,每次煎得50ml ,放溫服用
復診:患兒服用小兒烏藥散僅3天,夜啼停止,鼻流清涕消失,吃奶恢復正常,又進2劑型患兒完全恢復。
病例分析:患兒不滿百天,先有風寒感冒,其后出現夜啼,考慮其是小兒體質嬌嫩,形體未充,受涼受寒以后,脾陽受損,寒氣客胃阻滯氣機,導致小兒腹脹、腹痛、小便稀薄、蜷臥喜暖等表現。
感冒可以引起很多疾病,此例夜啼就是感冒誘發
選方思路:小兒受涼夜啼,我們可以選理中丸、藿香正氣口服液、烏藥散,此患兒不是以胃痛腹瀉嘔吐為主,所以不選理中丸和藿香正氣,選行氣溫中為主小兒烏藥散,因其還有表證,因此加入蘇葉兼顧解表。
小兒烏藥散,源自宋朝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大家可以發現錢乙用藥輕靈,藥味很少,異功散5味藥,導赤散4味藥,烏藥散4味藥,關鍵還都不苦,非常適合小兒服用。后世醫家評價錢乙為古今兒科第一人,此言不虛也!
香甜的睡眠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總結:
1、中醫兒科有幾千年的歷史,經過不斷的發展和總結,宋代誕生了中醫兒科巨匠——錢乙,他寫的《小兒藥證直訣》不但是中國第一本兒科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兒科專著。
2、錢乙用藥特點,藥味少,藥量小,口味好,花錢少,非常值得大家去學習和推廣,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孩子,還是那句話:老神的使命就是人人健康,人人是健康專家,人人是傳播健康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