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治》:“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癥目共有19條,即頭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熱(名曰燈籠病)、暓悶、急躁、夜睡夢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飲水即嗆、不眠、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氣病、干嘔、晚發(fā)一陣熱。
現代醫(yī)家將兩方治療范圍遠遠擴大,單單從條文上很難區(qū)分兩者。如若從兩方的藥物組成上,以方測證來分析是否可行呢?
桂枝茯苓丸中,桂枝辛甘而溫,溫通血脈,以行瘀滯。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丹皮、芍藥以涼血散瘀,寒溫并用,則無耗傷陰血之弊。茯苓甘淡平,滲濕祛痰,健脾益胃,扶助正氣,以助消癥之功。
對于血府逐瘀湯的組方思路,王清任并沒有提及。后世醫(yī)家多認為本方是由桃紅四物湯與四逆散合而為方,再加入了桔梗、牛膝,桔梗載藥上行,牛膝活血化瘀,又引藥下行,此二味并用,使氣血升降,而達到其治療效果。
因此從藥物組成中來看,兩方最主要的區(qū)別是是否加有理氣藥。再進一步說,兩方可以區(qū)別為桂枝與柴胡的用藥不同,桂枝溫通而柴胡理氣。桂枝茯苓丸更側重于消有形的瘀血,而血府逐瘀湯主治因氣血不和,氣滯血瘀而導致的瘀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