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德充符》的主軸就是「保始之征,不懼之實」這一句話。
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和生命的根源(那個看不到的大宇宙)是有連結的話,那就一定會有一個具體現象可以觀察到,就是:我們生活中不會有「怕」這件事。
「怕」是物質世界的肉身人的事情,靈魂人不會有這個東西的,所以對肉體的執著是恐懼的總合。
因為我們自己認同自己「只是肉身的地球人」,所以,所有對肉身地球人不利的事情,我們都會「怕」。
▎第一段推論
肉體執著形成「怕」
這個「怕」,往往是躲藏得很好的。它不一定會直接出來,讓我們正面遇到,它會躲在意識的深處,而披上一層外衣。
這層外衣叫作「得失心」。我們一般人看到一個人為了「得失」爭得要死要活的時候,我們不一定會覺得他在「怕」什么的,「怕」是隱藏得很好的。
▎第二段推論
「怕」形成「得失」
「得失」霸占了我們的意識之后,它也會漸漸安穩住,也會退居幕后,去當藏鏡人、大魔王。
而「得失」在幕后操縱的表象又是什么呢?
《莊子》說,那叫「好惡」。就是犯到我們「得失」的東西,我們會「無意識」、「自動化」地「起情緒」,來保護「得失心」的利益不受損!
▎第三段推論
「得失心」形成「情緒」
所以,當我有「情緒」的時候,我都是這樣一層一層倒推回去,把它還原成「恐懼」了,再來面對。我覺得這樣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人要活的夠「可愛」,就必須超越自己所有的情緒,唯有不被情緒支配,才能不被得失支配,人才不會被恐懼支配。而不被恐懼支配,人才能放松地進入陽的世界,而變成一個「可愛」的人。
「壓抑」之類的自虐行為,能養肥的只有一個人的「驕傲」「成就感」和「自我價值」而這些,都還是我執的世界嘛。
<漁父>篇也是在講「人被恐懼支配」的問題,肉體執著的超越,是「不起情緒,超越得失,面對恐懼」
▎真力
在《莊子》這本書里,和「恐懼」對立的字,叫作「真」——真實的、形而上的宇宙的威力——真力。
當一個人的行為不再受恐懼支配的時候,才會有獲得「真力」的可能。
什么是「受恐懼支配」?
對老公好一點,免得他被別的女人搶走啦。
你要好好振作啊!不然這樣下去不行啦。
不要吃甜食,不然會發胖啦。
其實,這些如果用《秘密》之類的書所講的信念的正負問題,也是可以的解釋的。
這些「行為」之中,也就帶著「我是沒有吸引力的」、「我的孩子是會墮落的」、「我是會胖的」之類的負面信念。
但是,以《莊子》的修煉法而言,這些事情,重點不在于「改變信念」,改變信念等同發瘋,而是要「行為不受負面信念支配」。我可以相信我是笨蛋,但我每天還是要用功讀書!
我們要「有種」到「就是擺爛到底」
一切「可能發生的壞結果」,注意:是『可能』發生的,不是『絕對』會發生的哦,我們就要硬著頭皮,即使擔心得要死,也不要被這個擔心打敗,就是不要去投注能量給它!
不要做任何事來減低自己的擔心!不要向恐懼的世界屈服。
老公被搶走就被搶走,我就是不去設法用心機把他弄回來。硬的每件事都這樣做,差不多三四個月吧,等到養成習慣了,大宇宙的「真力」就會出現了。
等到我們能使用真力了,陽氣能聚焦了,很容易就心想事成了,就會覺得:過去防東防西、怕東怕西的自己,真是蠢斃了。
▎可愛
或許要練到那個階段,我們才能夠承認:原來,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女人,就是「完全都不擔心別人討厭她」的人。
那時我們才能夠承認:原來最不會胖的人,就是每天都吃很多碗、吃肥肉,把脾、腎功能都養好,變成代謝機能超好,怎么吃都不會胖的人。
而完全不擔心小孩,小孩的神經系統不被壓抑。他很快就聽得到自己內在的呼喚,往他有熱情的地方去好好拼命奮斗了。
如果他有什么缺點,何必勸他、怕他吃虧?
就讓社會好好給他顏色看,就站到大宇宙這一國,好好欣賞他遭報應、被他自己的我執煎煮,等它自己本人也討厭起自己這樣子,他就會改了。